大陆深度

Gordon Mathews:从重庆大厦到广州小北,描绘非洲商人的低端全球化

非洲商人从重庆大厦搬去广州小北,继续倒卖山寨货。他们要面对严格的签证政策和融入当地的困难,更坏的消息是,中国企业正去非洲建厂开店,以取代他们。

61岁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来自美国的他,早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麦高登。

61岁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来自美国的他,早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麦高登。摄:Stanley Leung/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杨子琪 发自广州、香港

刊登于 2018-03-28

从广州繁华的淘金路坐一站地铁,来到小北街头,Gordon Mathews发现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景象内:身边熙熙攘攘而过的,几乎全是非洲人和阿拉伯人,肯尼亚、几内亚、布吉纳法索、塞内加尔、马里……他们来此不为别的,就是“生意”二字。狭小的街道上满是一排排露天摆放的女式服装,上面插著一块写有“15”(元)的纸牌。街边一溜烟是伊斯兰、非洲或阿拉伯餐厅:“African Food”、“土耳其烧烤”,这些中英夹杂的餐厅名牌挂在一座座四、五层楼高的民宅下。闹市里的城中村,异域人间,烟火盛开。

61岁的Gordon Mathews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在香港住了23年、来自美国的他,早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麦高登。麦高登三个字,在香港读社会科学的学生里无人不晓,2011年出版的《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下称《重庆大厦》),更成学生们必读之作。此书一洗王家卫《重庆森林》里重庆大厦暗影幢幢的迷幻影像,呈现出这座被视为藏污纳垢的城市“贫民窟”之真实面貌:一个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的“低端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中心。

“低端全球化”是麦高登近十年研究的题目。他对此的定义是:“人与货品在低资本投入和非正式(半合法或非法)交易下的跨国流动,常与发展中国家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全球均有发生”。简而言之,当一个非洲商人怀揣两万美元现金到异乡做买卖,把诸如手机、皮革、成衣等仿冒品运回家乡时,他便成为“低端全球化”大潮中的一员。而这,正是在重庆大厦、广州小北每日上演的景象。

2017年底,麦高登出版The World in Guangzhou:Africans and Other Foreigners in South China’s Global Marketplace(《世界在广州:南中国全球贸易市场中的非洲人和其他外国人》),用人类学家朴实细致的笔触,在中国官方宏大的“中非友好”叙事之外,写下个体非洲商人在中非贸易里真实的样貌。有趣的是,当春晚小品《同喜同乐》演绎出一派中非人民和睦相处、文化交融之景时,麦高登在书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会出现她的巴拉克·奥巴马吗?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