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30年前,我在香港看荷索:从太空馆怪鸡到网路迷因

荷索却是最不愤世嫉俗的大导之一,当荷索已乐于担当“公众大师”时,曾几何时的“怪鸡”导演,原来已不再属于那一小撮人的记忆。

七十五岁德国导演荷索,早被新生代传媒人推为流行文化偶像,甚或Meme。荷索作为“文化基因”被复制衍化,由模拟、戏仿、恶搞致敬到成为“网红”现象,也不过是近年的“美”事。

七十五岁德国导演荷索,早被新生代传媒人推为流行文化偶像,甚或Meme。荷索作为“文化基因”被复制衍化,由模拟、戏仿、恶搞致敬到成为“网红”现象,也不过是近年的“美”事。摄:Liz O. Baylen/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特约作者 卢燕珊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3-07

剃了集中营式短发的女子,手抱一只鹅,呆立桌上,神游,喃喃自转。迷雾中有条远古德国村庄,传来中世纪鲁特琴经文歌⋯⋯这是三十年前我于香港尖沙嘴太空馆观看荷索电影《玻璃晶灵》(Heart of Glass)后,将导演“遗毒”潜藏于自己意识至深处所产生的意象。直至后来才读到,那部电影中,除受聘演出的专业吹玻璃人及片中饰演“seer”(先知)的主角外,所有演员都在催眠状态下演出,包括那被我记错为“鹅”的鸡。

导演荷索,既是那位巴伐利亚牧者seer、执迷不悟寻觅红宝石玻璃秘方的厂主,也是片中出现的各路Freak(广东话说法就是“怪鸡”),数十年来恃离经叛道异端角色视点(或盲点),愚弄所谓理性现代社会并作警世预言:人性自我之极尽癫狂,文明终将颓垣败瓦⋯⋯但未至世界尽头就不妨碍其至死不渝好奇心,潜游虚拟境地,成为文青新世代追捧的Meme(迷因)。

谈及在《荷索的网路异想》(Lo and Behold, Reveries of the Connected World)中访问SpaceX创办者、特斯拉汽车与PayPal的联合创办人Elon Musk,荷索表示愿意跟这位SpaceX老板一起上火星,只要能带摄影机,单程票绝无问题。这部涉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纪录片在2016年辛丹斯电影节首映后,VICE 记者问荷索如何看待科技?会否害怕未来?“不,但我会警觉,不盲目向前。要警觉的不只互联网,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譬如环境污染。”

前年,荷索第一次带新片《盐与火之歌》(Salt and Fire)到中国,当时住在北京的我自问,为何他等了三十年还没去香港呢?三里屯的盗版盒装DVD确曾滋养几代影迷,可现在抢购上海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名导戏票的,听闻更多只为网络“打卡”。作为当年“太空馆少数”,至今仍最讨厌大众的一窝蜂口味,因此当荷索已乐于担当“公众大师”时,曾几何时的怪鸡导演,原来已不再属于那一小撮人的记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