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影像

三十年来寻剑客:台湾环境摄影师柯金源问答录

当城市里的台湾享受“经济奇迹”带来的繁荣与富裕,城市之外的山林水土、鸟兽虫木都在经历些什么?三十年来,柯金源带着他的相机,实地跋涉山巅、下潜深海,寻找答案。

2010年,彰化海岸蚵民仍保留牛车出海载运牡蛎作业的传统。

2010年,彰化海岸蚵民仍保留牛车出海载运牡蛎作业的传统。摄影:柯金源

庄瑞琳 采访、李映昕 整理记录

刊登于 2018-01-10

#影像

柯金源,人称柯导、柯师傅,现任台湾公共电视新闻部制作人。自1980年代开始,柯金源便开始拍摄自然环境,80年代中期,台湾历经政治解严、经济自由化,社会气氛剧变,柯金源却发现:“主流媒体热烈聚焦于政治、经济、社会、娱乐新闻,却忽略了环保等弱势议题的关照。”

为了替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环境问题留影,他的镜头逐渐转向被工业、土地污染、山区土石流、乃至炽热的街头环保运动现场。三十五年未曾间断的纪录,不但三度获金钟奖肯定、国内外影展得奖无数,更成为一把精准的秤,让观众感受解严后台湾环境山林变迁、河川污染、海岸消逝、物种生灭的重量。

本篇问答录摘编自《我们的岛:台湾三十年环境变迁全纪录》,原题“相机跑天下:柯金源的三十年”,纪录柯金源自80年代开始拍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街头运动的历程与思索,也可说是一部波澜壮阔台湾解严后环保史。

庄瑞琳:你常常提到高中买第一部相机,《南风》作者许震唐也是,我就在想你们五十岁以上这一代,高中时候买一部相机应该是有点奢侈的事情,尤其在彰化乡下地方。你还记得那时候为什么想要买相机?是怎样的过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