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与三谷龙二谈生活工艺:经济泡沫爆破后,日本人怎样疗愈自己?

经济泡沫时的享乐不是很虚假表面吗?现在需要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过得丰盛⋯⋯

三谷龙二的木叉子外表平凡不过,但理所当然的造型正是他所追求的。

三谷龙二的木叉子外表平凡不过,但理所当然的造型正是他所追求的。摄:林琪香

特约作者 林琪香 发自京都

刊登于 2017-08-14

#疗愈时代

汽车及衣服某程度上都是给人家观看的,但我想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过得丰盛。我希望造出成就丰盛生活的东西……即使只是做碟子或碗,也会流露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三谷龙二

蛋煎了,面包烤了,我从壁橱里取出矢岛操造的平碟,勾画的酒瓶图案提醒我昨夜的酒醇菜香;叉子选用三谷龙二的,用心雕刻而成,最平凡不过的形状;喝咖啡的杯子是小野哲平用柴窑烧成的,有著火与灰泼洒出来的水墨色调⋯⋯数年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并没想过自己家里的一杯一碗都会有名有姓,更想不到自己会为买一只盛意大利面或咖哩饭的碟子,走进艺廊去⋯⋯

生活工艺,千禧年之后的日本日常

打开 Instagram 搜寻“器”字,会搜出逾81万张照片,不少都是盛载家常便饭的漂亮器皿,其中大部分都 Hashtag 了制作这些器皿的工艺家的名字——内田钢一、安藤雅信、辻和美⋯⋯他们本是日本举足轻重的工艺家,而时至今日,正是他们的作品遍布在普罗大众的饭桌上。不少人误以为日本人一直以来就热衷使用工艺家的作品应付日常饮食,但其实,这潮流兴起不过二十年,而今广受推崇;而在近年,它们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生活工艺”。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担当策展人,在自己的餐桌上策划一场美味而美丽的工艺展。

现时日本的工艺艺廊随处可见,像大阪的Kohoro,不时替工艺家办个人展览。
现时日本的工艺艺廊随处可见,像大阪的Kohoro,不时替工艺家办个人展览。摄:林琪香

“2000年以后,珍惜日常生活的人日渐增加了,‘生活工艺’及‘生活骨董’等词也是在那时出现的。至此为止,工艺及古董等均仅为少数爱好者的藏品,自那时起被拉进日常生活之中,作为日用品般使用。本来,工芸品不用在日常生活里,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该就是那时开始吧,价钱高昂、只作观赏用的工艺与古董,终于成为了普罗大众的所有物,在寻常日子里也能享受的东西。”——三谷龙二,《生活工艺的时代》(2014年,新潮社出版)

曾几何时,在日本说起“艺术品”,通常只是指与集艺术之大成的茶道相关的器皿,日常所用器物则是平凡物,是“粗品”。而制作艺术品的才能被称为“X艺家”——陶艺家、木工艺家、金艺家,漆工艺家⋯⋯他们制造盛茶的茶碗、放抹茶粉用的茶枣、装废水的水指、插花的花器,而他们就是不造用来盛猪肉味噌汤的汤碗,装薯仔炖肉的大盆子,这情况一直持续到相对传统工艺的“生活工艺”出现。

其实“生活工艺”这个词很早便存在,但它的兴起则晚近至2000年。那一年,木工家三谷龙二为金泽市策划了“生活工艺展”,官方文案上首次出现的这四个字,令一个突如其来的生活文化现象名正言顺起来。三谷龙二看来,“生活工艺”笼统包含古董、民艺品、由工艺家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作品,其重点不在作品类型,也不在某些技术,甚至不论用途或定价,而只是在于它是否与日常生活“亲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