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灵魂的事:从学者到祭师,巴奈·母路为什么“不得不上路”?

她来自信仰基督教的阿美族家族,拥有博士学位,曾经尽力汉化、讨厌部落。中年过后,她抛弃汉族名字,抛开信仰了半辈子的宗教和学术,一头栽进“灵”的世界。

巴奈·母路在花莲东昌村与 Sikawasay 团体一起进行仪式。

巴奈·母路在花莲东昌村与 Sikawasay 团体一起进行仪式。摄:金其琪/ 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金其琪 发自花莲

刊登于 2017-12-14

找到巴奈·母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10月。每年10月,是花莲阿美族里漏(Lidaw)部落的祭师团体 Sikawasay 举行巫师祭的时间,祭师每日都要沉浸在仪式中,不可远行。年近60岁的巴奈·母路,是这个仅剩6人的祭师团体中,最年轻的一个。

记者是部落的外人,因巴奈·母路引荐,得到祭师们集体同意之后,得以参加两日的巫师祭。出发前收到这样的提醒:“你来可以,但记得在仪式前一天晚上开始,直到仪式结束,都不要吃鸡肉、鸡蛋、葱蒜、蔬菜、水果、鱼类。”即便是观者,也要守仪式的禁忌。到场之后先mibetik(告灵)喝下米酒,才算跨入神灵的场域,正如阿美族常说的一句:“酒是我们的路。”

以米酒叩门,来到花莲溪与太平洋交界附近的东边部落,遇见巴奈·母路的第一个晚上,她不谈学术。她在花莲做了近三十年田野调查的民族音乐学家,目前是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的副教授。可是两年前,她的一个决定,让她可以随时抛弃这一切,包括学术、理论,乃至这个人间。

她成为最资浅的第四阶级祭师 Suday,也成为基督徒眼中的瘟疫与魔鬼。

阿美语Sikawasay,字根kawas意为“灵”,si意为拥有及承载,say意为“XX的人”,巴奈·母路决定成为 Sikawasay,就是“拥有神灵的人”。Sikawasay原本是她的民族音乐学田野,从研究者到自己也成为Sikawasay,记者问她何以“下海”,她却答是“上路”,灵魂的路。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