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猜猜文青小账簿之伦敦篇] 低消费艺术青年McAusland:平日尽量留在家中

下午四时到六时半,她去做兼职保姆,这也是她每个月收入的最稳定来源。

27岁的McAusland在Peckham区住了接近5年,她与另外五 个朋合租位于Brockley的两层维多利亚式房屋。

27岁的McAusland在Peckham区住了接近5年,她与另外五 个朋合租位于Brockley的两层维多利亚式房屋。摄:Samwai Lam/端传媒

特约作者 Samwai Lam 发自伦敦

刊登于 2017-12-13

#猜猜文青小账簿

踏出伦敦新兴文艺人集聚地 Peckham Rye 的 Overground 车站,我的嗅觉立时受到强烈刺激:生肉、洗发剂、Kebab的气味弥漫在空气里。这个位于伦敦东南二区、昔日被人形容为颓败、罪恶率高的地方,如今却成长为伦敦重要的潮流创意指标地,人称“第二个 Shoreditch”。

究竟 Peckham 为何与时髦文青必访热点 Shoreditch 扯上关系,能够吸引独立咖啡店、书店、剧场、艺术家工作室进驻呢?“大概是这里的地价相对其他地区便宜。确实不少人形容Peckham 为第二个 Shoreditch,但我觉得,其实 Peckham 的文化非常多元,这里拐个弯便有截然不同的风景,也非清一色时尚店舖、餐厅,反而有肉档、价廉物美的杂货店。而且,我也不乐于见到 Shoreditch 的仕绅化在这儿发生。”说话的是头发及肩、载著鼻环、满酷的插画师Georgie Ellen McAusland,三个月前,她的插画作品就在此地 Bussey Building 里的 Copeland Gallery 展出。

确实在Peckham,Bussey Building、Frank's Cafe(天台酒吧)、电影院Peckham plex几个地方,总是会结集大量伦敦“文青”。要说“文青”这名词,在中文里解释是“文艺青年”,但英文里叫什么?良久,我也想不到一个会完全与“文青”相吻合的英文代名词。也许,Hipster 算比较接近吧。如果说“台湾文青”是戴眼镜、用苹果电脑、喜欢流连咖啡馆,伦敦的 Hipster,则是男的留长发、戴粗框眼镜、终日穿格子衬衫配Band Tee;女的穿松身上衣、束脚裤,同样爱古著、有纹身、抽卷烟……然而你若带著如此眼光来看伦敦 Hipster,也未免太流于表面,就像谈起Mods、Punk等次文化,人们的脑海便很容易浮现某一形象,甚至只是代表乐队。

实际上,Hipster 的定义含糊不清,其代表意义亦随年代而转变。但或许能够确定的是,拒绝跟随主流、抗拒标签化和统一化,是无论 Hispter 还是文青通常会秉持的原则。奈何,现时 Hipster 的称谓已然总是带有负面语义,似乎他们愈是介意标签,反愈容易如出一辙。而对这个称谓,站在我对面的 McAusland 直言:“我不希望人家认为我是 Hipster,老实说,大概没人会想被人形容为 Hipster。感觉上,Hipster 总是与潮流有关,离不开消费。”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