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蔡玉萍 X 黎明 X 袁嘉蔚:我的行动定义了我的身份

“你希望他们过一个更好的生活,因为他们值得。为了这件事你可以做自己所能及的,最微小的事都可以。由此,你在世界中有了一个位置,在这位置里,你和其他人有了一种微妙的联结。”

蔡玉萍教授、袁嘉蔚和黎明讲师。

蔡玉萍教授、袁嘉蔚和黎明讲师。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陈倩儿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11-29

投身社运多年,23岁的袁嘉蔚近来突然被前所未有地注视,不是因为一次行动或一种政见,而是因为她伴侣的身份——她是前香港立法会议员、众志创党主席罗冠聪的女朋友。今年8月,罗冠聪因公民广场案被判入狱后,一度传出袁嘉蔚可能出选立法会补选,媒体以“代夫出征”四个字报导她。“无论我做什么,人们都会扣上罗冠聪这名字,而永远也不会记得我的名字。”袁嘉蔚纳闷。她自大学开始投入社运,货柜码头工潮、反新界东北发展、雨伞运动都投入过,后加入众志担任社区干事,所参与的社会议题多种多样,然而最后被认识的身份,却只剩下“一个男人背后的女人”。

在香港生活多年,80后的黎明也经历了相似的“一夜成名”。尽管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社会学讲师,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参与各类香港公共议题的讨论,而出现在舆论,屡屡只剩一个标签:大陆人,或者丰富一点:觉醒的大陆人。不久前,中大民主墙因港独海报而引发中港网络骂战,黎明尝试撰文沟通两边,辅以上海、香港的亲身经历分享自己对爱国和身份认同的看法,但仍无法拿下她自己身上的标签。面对纷争撕裂,黎明困惑:我们真的可以跳出固定框框,撕下表面情绪,达到真正的理解吗?

70后的蔡玉萍身在书斋,心却总在公共议题第一线。作为社会学教授,她长期撰文笔伐,关注两性平权、身份认同、年轻人参政空间等不同议题,身上还留着曾做过记者与NGO工作的热切。雨伞运动时,她响应罢课,近年来也随着香港政治气候浮沉、民间离散而焦灼。和年轻人坐在一起,蔡玉萍总不断自问:我做的真的可以改变什么吗?我如何能做更多?

70、80、90后的三位女性,身在香港,同样选择将自己的个人生命与社会公共环境共振,与大时代一起浮沉。是什么样的经历,促成她们这样的人生选择?浮沉之中,有哪些困惑和失落?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又有哪些可以互相映照的省思?2017年10月底,端传媒邀约袁嘉蔚、黎明、蔡玉萍三人在中大崇基书院的一个咖啡厅里对谈交流,从下午一直谈到黄昏,尽管成长于不同年代,她们都有着相似的柔韧和自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