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30年了,返乡探亲的台湾老兵,他们的“家”在哪里?

大陆的家,最终还是褪了色,成为一趟游程中的某个停留点,但最终还是要回家的,家在台湾。他们已经是台湾人——不管他们投票投哪一党,政治意识上接不接受“本土化”。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比起杜甫,李伯还算幸运,父母虽然都已经亡故,但哥哥仍在世。兄弟相会,一位生活在华北穷困农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来自台湾繁华都会,看外观不过刚过中年。生活环境的差异,让兄弟看来更像叔姪,他们的年纪差只有两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比起杜甫,李伯还算幸运,父母虽然都已经亡故,但哥哥仍在世。兄弟相会,一位生活在华北穷困农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来自台湾繁华都会,看外观不过刚过中年。生活环境的差异,让兄弟看来更像叔姪,他们的年纪差只有两岁。图:Tsengly / 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李熠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7-11-02

#两岸交流30年

【编者按】:1987年11月2日,台湾政府正式受理国人赴大陆探亲,今天届满30年。从30年前的这一天起,渴望回家看一眼的老兵们,终于在离家近40年后,带著在银楼打好的一包包金戒指、“三大件五小件”,回到大陆的家乡。随著这扇门的开启,两岸交流从此进入新页。对这群“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们而言,家是什么?何处为家?如今年过九旬、1988年首度回河南寻亲的李伯,也许可以告诉你。

对李伯(化名,但后文中所提及的年籍、故乡均为主角真实的年籍、故乡)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在民国77年(1988年)的中秋节来临前,不再只是某种“感怀”,而是真实的驱力:他要动身河南老家,让哥哥带著他给父母上一次坟。

让李伯得以将思乡心情化做返乡行动的,当然是前一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开放原籍大陆的荣民(在台湾称退伍军人为“荣誉国民”,简称荣民)返乡探亲。他之所以没有和其它成千上万的同侪一样,在政府宣布第一时间立刻出发,主要还是因为他顾忌著应该向原服务机关报备一下——他的原工作事涉敏感,即使退休了,进入大陆这样的行动,还是得让原单位知道一下。

李伯的朋友们从银楼打了一包包金戒指,通关时全戴在自己手上,到家再脱下来送给姑姑阿姨,或者是......留在家乡的妻子、女儿。

单位准了,李伯连同几位河南同乡开始张罗回乡的礼物,俗称“三大件、五小件”,“大件”是冰箱、电视、洗衣机;其它诸如相机、收录音机、电锅等等,算是“小件”。

“你买了怎么带进去?”我问。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