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中国季刊》事件掀开的冰山一角:中国式学术审查如何输出世界?

随着中国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合作期刊审查、原始数据库删改、学者黑名单……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控制与学术审查正以各种不同方式输出世界。

2017年8月23日,北京国际书展上一名小孩以彩色眼镜看展览中动物的图像。

2017年8月23日,北京国际书展上一名小孩以彩色眼镜看展览中动物的图像。摄:Greg Baker /AFP/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马沙

刊登于 2017-09-04

8月18日到22日的短短五天里,海内外中国研究学界像是坐了一次过山车。从剑桥大学出版社被爆向来自中国的审查要求妥协,将旗下重要刊物《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中超过300篇论文和书评从其中国网站下架,到消息传出后学界群情激愤、集体抗议,再到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决定将被禁文章重新上架并免费开放,这剧情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也让平日里低调和小众的学术期刊走到了聚光灯前。

剑桥大学出版社对审查说“不”之后,截至目前中国并无更多动作,但学界并未因这小小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尽管中国政府对学术自由的干预并不是新鲜事,但直接对国际出版社及其旗下的英文学术期刊下手,这很可能还是第一次。这让中国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一方面是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学术界的意识形态控制日益加强;两方博弈之下,究竟是国际标准的学术自由能够走进中国,还是中国特色的学术审查将会输出世界?

《中国季刊》事件是偶然,还是精心布局?

消息的传出似乎是个偶然。8月18日,《中国季刊》( China Quarterly)编辑 Tim Pringle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告知编委会成员,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相关机构的要求下,屏蔽了其中国网页上的300余篇论文和书评。这些文章主要与中国国内长期以来的敏感话题有关,关键词包括六四、文革、西藏、新疆和香港等。邮件中还透露,几个月前,剑桥大学出版社还曾被中国要求下架超过一千本电子书。其他期刊可能也会在近期受到影响。

剑桥大学出版社建立于1534年,目前出版超过380种经过同行审议的学术期刊,是世界上最富盛誉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这封邮件流传出来后,一时舆论哗然。全球的学者们对剑桥大学出版社轻易妥协于政治审查,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