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专访马世芳:音乐五四三的遗憾与15张荒岛唱片

“五十年前,广播电台没有被电视击垮,如今我想它也不至于被网路消灭。”

马世芳在台北 News98 录音间。

马世芳在台北 News98 录音间。受访者提供图片

特约撰稿人 张可

刊登于 2017-07-05

#歌单

编按:“音乐五四三”突然来到最后一集,众人大感意外!十五年过去,在台湾、中港、甚至新马,这个节目“已然成为文艺青年们抱团取暖的一处隐秘角落”。趁最后一集播出未久,我们访问马世芳,聊一聊他十五年来的收获和遗憾,还在访问最后和我们私家分享了他的十五张“荒岛唱片”⋯⋯

“这是一座聒噪的城市,有人用耳朵革命,有人用噪音写诗。请你系好安全带,准备收听,音乐五四三。”

2002年3月17日,台北 News98 电台,马世芳第一次念出这句最初版本的介绍语,由此开启流行音乐周播节目“音乐五四三”的十五年旅程。当时的开场背景音乐用的是林强为侯孝贤电影《千禧曼波》创作的电子迷幻乐“A Pure Person”,电影藉台北都会男女的情感纠葛折射城市的病态。在马世芳看来,流行音乐也可以是反映时代面貌和真情实感的重要载体,他矢志以广播人和写作者的身份为“认真的乐迷”介绍“厉害的歌”。

这个节目的名字来源于他在1999年创办的音乐社群网站“五四三音乐站”,“五四三”用台语念出来本是“乱七八糟”的意思,跟“音乐”连在一起大概可以解释为“讨论音乐之种种”。

在“音乐五四三”十五年的歌单里,马世芳从台湾民歌运动聊到中国新民谣,从英美摇滚史讲到香港地下乐团,生怕错过他听过的任何一首好歌。跟随他娓娓道来的讲述,听众仿佛亲临1970年代的台北中山堂,置身世纪之交的石家庄人民商场,或者远眺百年前的密西西比三角洲,潜入1960年代的 Abbey Road 录音室。节目形式也无所不包,“回顾特辑”为听众细说经典唱片背后的历史掌故与社会脉动,“深度专访”引导音乐人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制作过程乃至行业见解,“空中现场”(受访者在播音间现场弹唱)又为受访歌手甚至乐队提供自由展演空间。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