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来函:物理距离再遥远,也比不上心灵的距离

追梦仿佛是一颗种子期待着穿破土壤。而爱情,意味这场黑暗旅途中你身边还有另一颗种子陪伴。当你们终于离开地面,才发现一棵是树,另一株是花。

这一代人作为个体是空前自由的,我们想要上哪儿游荡都不困难。即使在进入爱情的时候,也更希望保持独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于是“聚少离多”俨然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爱情的最大公约数。

这一代人作为个体是空前自由的,我们想要上哪儿游荡都不困难。即使在进入爱情的时候,也更希望保持独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于是“聚少离多”俨然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爱情的最大公约数。摄:Mario Tama/Getty Images

F小姐

刊登于 2017-06-14

【编者按】端圆桌昨日发起《我们的爱,距离远了就不回来?》话题,桌友们讨论热烈,端小二收到这一篇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同时抛砖引玉,邀请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你,向我们分享你独一无二的异地恋故事。

端小二与同伴们,也希望你进来圆桌看看哦,希望这里可以成为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大家一起无顾虑地聊聊天,交流生活经验,一起成长。

我明白爱情从来都不会是“风平浪静”的事情,但莫名总觉得我们这个世代几乎都身处一些“命悬一线”的恋爱关系中:隔着几万公里的恋爱,隔着十几个小时的恋爱,隔着两个季节的恋爱……

这一代人作为个体是空前自由的,地球仿佛变得越来越小,我们想要上哪儿游荡都不困难。即使在进入爱情的时候,我们也更希望保持独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于是“聚少离多”俨然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爱情的最大公约数,恋人们靠着即时通讯软件上苍白的情话度日。

过年前恰好看到朋友圈里一位姑娘写了这样一段心路:谈恋爱六年,异地六年(包括异国),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0天。“听上去是挺励志的故事,不过它一点儿都不美好。因为我们俩人之间没故事,只有各自同别人的故事。”

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多,没有足够的荷尔蒙来维持那种美妙的眩晕状态,理性就开始重新掌控主导权。于是逐渐搞得谈恋爱跟买股票一样,开始评估预期和计算收益了。“你毕业会不会回国?”“你明年会不会来我的城市?”“你打算在这个城市呆多久?”每一则询问的背后都仿佛一道最后通牒。

爱情可以不计付出,但是“相处”绝对不是在一个零摩擦力的环境里的。是你来找我,还是我去找你?谁牺牲?谁妥协?最终我们狠下心来博弈谈判,爱情只能躲在角落里低低地哭。

但这甚至还不是“聚少离多”最可怕的部分。其致命更在于,你的相处对象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你通过想像力补全的投影。而这二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会在相聚时暴露出来。

电影《La La Land》里有一幕我哭得特别难过。男主角和他的乐队搞得小有起色,四处巡回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那天他们难得在一起吃晚饭,男主角提出想带上女主角一起去巡回,女主角诧异了,她也有她的事业要忙啊!而且,男主角不是一心想追逐爵士梦吗?这个奇怪的乐队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以为这是你想要的。”他也一脸诧异地对女主角说。“我以为”。这正是我最害怕的:错频的两个人,各自支撑着一场独角戏恋爱。

更让人心碎的一幕还在戏外。当 Emma Stone 因为这部电影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时候,台下那个带头起立鼓掌的人,是她的前男友 Andrew Garfield。 这样的深情让人失神,蓦地想起两人分手时娱乐版上的报导:仍然爱着彼此,奈何聚少离多。

在《La La Land》里,男女主角或许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彼此的世界的内核。“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切演变成爱情的火花,但实际上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围的寂寞。
在《La La Land》里,男女主角或许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彼此的世界的内核。“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切演变成爱情的火花,但实际上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围的寂寞。

你找到了梦,但那个梦里没有我了

这几年有一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朋友们的喜报一波一波地来,念了很好的学校,找到了很有前途的工作,从这片大陆飞到另一片大陆……而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人类却在一茬一茬地恢复单身。

某个夜里我跟一个男孩子聊起过失落的爱情。他回忆起十八九岁的年纪,当时的恋人对前路感到迷茫,他鼓励她,一定可以找到那个值得一辈子付出的事业。

“没想到,她找到了,但另一个目标无法做到了。”竟然没有一座城市能同时安放两个人的梦想,又一段恋爱终结于异地。

我们故作潇洒地交换了一些对“异地恋”的吐槽,但或许我们内心都清楚,这不只是异地的问题。物理的距离再怎么遥远,也比不上心灵的距离。

有这样一句话我很认同:“在时间中,能将两个人绑死的,只有精神上的你来我往。”当我们的精神不再契合,即使抱得再紧,也留不住。

静下心来想一想,在《La La Land》里,男女主角或许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彼此的世界的内核。他们相遇时都是郁郁不得志的创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切于是演变成爱情的火花,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围的寂寞。

我很难回忆起电影里有哪几幕是他们在热烈地讨论着共同热衷的志业。男主角的梦在于音乐,在于爵士,但是女主角最开始甚至不明白爵士是什么。女主角的梦在於戏剧,在于电影,她写出剧本之后,男主角好像只是夸张地赞叹了一句“宝贝你是天才”。他们对彼此的理想抱有一份尊敬,但看上去似乎了解不深。我担心这种沟通会变得浅薄。

梦想与爱情,对应了人与这个世界的两种不同交互模式。追梦,就仿佛是一颗种子期待着有朝一日穿破土壤。而爱情,意味着这场黑暗的旅途中你身边还有另一颗种子陪伴。当你们终于离开地面,才发现一棵是树,另一株是花。你们都在各自变成更成熟的自己,但是你们的视野终究会离得越来越远。

你终于接近了天空,发现再也找不见那朵花了。可是,如果再选一次,你愿意当一棵拒绝长大的树吗?

我不愿意啊。因为你说过,你最喜欢我提起梦想时亮晶晶的眼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