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那个看着地球仪做大梦的小男孩,有一天成了制作世界的人

时间流逝,世界在他们手中逐渐定位,失之毫厘即会差之千里,他们是全球仅存的手工地球仪匠师。

端传媒记者 蒋珮伊 综合报导

刊登于 2017-05-07

走进贝勒比(Peter Bellerby)位于北伦敦斯托克纽因顿(Stoke Newington)区的工作室,你可以看见大千世界。

Bellerby Globemakers内的环境。
工作室内的环境。

大窗射入的光线照在一片片纺锤状地球仪断面(gore)上,映出上头等待阴干的渐层水彩陆块及细致的地图线条。另一头,有人正集中精神将它们拼起。时间流逝,世界在他们手中逐渐定位,失之毫厘即会差之千里,他们是全球仅存的手工地球仪匠师。

洪荒世界,创业维艰

这个看似岁月静好的小清新国度,初创时面临的却是生硬而实际的难题。创办人贝勒比表示,他先是从一家知名机构取得地图授权,却发现上头尽是不正确的首都名称;多数中东地名要不是乱写、拼错,就是被摆在不正确的位置。为校正资讯,他与伙伴每天花6小时、耗时整整1年才完成自己的版本。

地图是随着历史发展与世界强权的政治角力而变动的产物。贝勒比说必须定时更新地图,例如海岸线型态的改变、新人工陆地的兴建、国家名称的更换等。

像联合国不承认台湾,你要怎么做?身为一个地图制作师,你就是要做出决定。

手工地球仪制造者贝勒比

被问及要如何决定地球仪上的政治版图,贝勒比表示目前并没有官方权威机构给出统一标准。因此,当各国当局在领土合法性上有歧见时,贝勒比便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制边界。但他表示这也有底线,例如有俄罗斯顾客要求他将乌克兰重新划分给俄罗斯,或是有人要求做一个大英帝国的地球,将津巴布韦(Zimbabwe)改为尚未独立前的南罗德西亚(Southern Rhodesia)、移除巴基斯坦并将大部分的印度地名重新命名,都被贝勒比拒绝。

贝勒比发现,几间厂商制作的球形模具,要么是不圆,要么就是有不准确的凸起,最后他只得请 F1 赛车的制造商代工。他表示不得不吹毛求疵,因为当出现一个工差,呈现在球体上还得乘以π;另外,当你在球体上贴上24块地图断面,却发现每片都小0.1毫米,最后成品上就会出现2.4毫米的空隙。

要将二维的地图放到三维的球体上,耗时费工,需要18个月才能达到完美标准,这也正是手工地球仪的关键技术及价值所在。贝勒比批评,现在所有地球仪制造者生产的作品连贴近完美都称不上:如随个人喜好绘制不正确的纬度线,有的制造商甚至在黏贴地图断面时重叠太多,而“消灭”了一整个国家;也有人为避免纸片因重叠隆起,直接从断面中剪掉小三角形。

从给父亲的礼物到给珍惜者的礼物

在父亲80大寿时,贝勒比想送上一颗好地球仪作为礼物。他发现,当时他只能选一个运用大量单调的褐色、千篇一律的当代政治地球仪,或是买昂贵而脆弱、以至于无法每天赏玩的古代地球仪模型,或者自己做一个。最后他选择自己动手,心想不过就花一笔钱与几个月的时间,“毕竟做一颗球、把地图放上去,会有多难呢?”

大家小时候家里都有地球仪,小孩都会问父母,我们在地球上的哪里?而父母会指出我们所在位置,当你看到世界是如此广大,你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点,有时甚至小到看不见,这可以帮助你建立梦想、想像未知。

手工地球仪制造者贝勒比

而这也跟贝勒比始终对地球仪情有独钟有关。他认为,相较于平面地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比较偏爱地球仪,因为它是立体的,它能指出更精确的地理资讯。例如在经常使用麦卡托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的地图上,我们可能以为格陵兰(Greenland)跟非洲一样大,但事实上它的大小更像是墨西哥;又或者我们能在地球仪上看见德州事实上是美国最大的州,但澳大利亚最大州却是它的3倍大。

更重要的是,贝勒比认为,当人们能够从地球仪上看见自己所在位置、了解自身与这世界的相对大小后,它能够帮助你培养更广阔的视野、更勇于做梦及想像那些从未走访过的地方。

这也是贝勒比坚持将地球仪视作精致的手工艺术品的原因。在他的地球仪上,你可以看见陆地与海岸线以丰富的色彩调色而成,如碳灰色、松石绿、普鲁士蓝等;后来更在资深图书馆员的自愿加入下,使得上头的字每个都使用了18世纪常用的手写衬线字体。有些款式上头还会有手工绘制的动物图案,一颗地球仪就是一幅画。

这些精细工艺,全出自贝勒比公司十几名员工手中,每颗地球仪的制作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产能远远不及于每年可制作数万颗地球仪的公司。

我认为这已经不只是地球仪。当你制作一件会让人非常珍惜、不是抛弃式的物品,而且很有可能会在家族中流传数代的东西时,你会感觉到很大的满足感。

手工地球仪制造者贝勒比

但贝勒比却从未打算走向工厂生产线,“我想要做有机的东西,卖给真正珍惜的人”,他认为现在人们已渐渐想舍弃“抛弃式社会”的思维,相较于可快速取得却无法长期使用的商品,他们更注重其在时间淘洗下的价值。

愈来愈多人慕名而来,向贝勒比订做地球仪,其中不乏知名客户,如巴黎卢浮宫便向贝勒比订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地球仪复制品,悬挂在主楼梯上;电影《雨果的冒险》(Hugo)也使用了贝勒比的地球,作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开端。

做一个地球仪,每一个步骤都要相当细心。
做一个地球仪,每一个步骤都要相当细心。

贝勒比的公司遇过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是重制英国首相邱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的地球仪。它最初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亮相,是个直径长达50英吋、重量超过700磅的大型地球仪,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前身“战略情报局”(OSS)委托制作,是当时最准确的地球仪,目的是供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及邱吉尔在讨论战略时参考。

“到后来很多都是固执使然”,贝勒比说,若不是当初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后来变得无法掌控,若不是他在某个时间点决定要把这个作品转变成一项生意,并坚持下去,那么它就只会是父亲一项超级昂贵的礼物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贝勒比而言,或许这也是梦想成真后的必然结果。那个看着地球仪做大梦的小男孩,有一天成了制作世界的人,这样的梦,怎么能停在完成第一颗地球仪后,又岂能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

15 世纪
第一个现代地球仪雏形于15世纪出现,是有钱人炫耀财力的收藏品,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地球仪才越来越普及。

来源:金融时报Altlas ObscuraBellerby & Co.TVBS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