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张维中:新年到了,日本的手帐文化为何持久不衰?

日本人做事不一定有效率,但重视事先计划与过程的专精执行,却能让事情的结果,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

刊登于 2016-12-28

手帐的广受欢迎,展现出的是日本人在意魔鬼化的细节与精致分工的性格。
手帐的广受欢迎,展现出的是日本人在意魔鬼化的细节与精致分工的性格。

每逢10月下旬开始,日本的文具店和书店,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在12月达到最高潮。那就是每个店家中原本摆设完好的商品,无论平常再怎么畅销热卖,它们都得暂时退下,让出宝座,为的是要迎接一年一度的“手帐”特展正式登场。

比圣诞卡和贺年卡出现时间更早,同时也消失得晚,原本卖场中只会有一小区的“手帐”陈列区,从秋天起一直到跨年后的1月底为止,便会以最明显的位置,并比原先多出好几倍的姿态,攻占大半个卖场。

手帐(てちょう/TECHOU),是日文,原本应该指的只是随手携带的小笔记本,但这个词汇的意义在这些年来已逐渐改变。现在,大多数日本人一提到“手帐”多半指的就是中文的行事历、日志和年历,特别是在规格设计上,着重于时间管理的行事历。

每当岁暮年初,踏进东京几间最出名的文具店和书店,例如银座伊东屋、TSUTAYA茑屋书店、纪伊国屋或Book 1st等书店,相信谁都会对那些琳琅满目的手帐感到惊叹。但,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应该是观察到原来“纸本行事历”在日本,仍有如此庞大的市场。

在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电脑如此发达的时代中,多少人早已将每日的代办事项、工作提醒从纸张转化到网路云端上,然而日本人仍钟爱手写行事历。当台湾的书店和文具店一间间消失,或者还没消失的,贩售手机相关产品的面积也逐步侵蚀纸本平台,但同时在海洋另一端、科技产业更为发达的日本,传统的手帐文化仍方兴未艾,形成一股极具特色且愈来愈蓬勃的文化。

在科技产业发达的日本,传统手帐文化仍方兴未艾,形成一股极具特色且愈来愈蓬勃的文化。
在科技产业发达的日本,传统手帐文化仍方兴未艾,形成一股极具特色且愈来愈蓬勃的文化。

执着于手写的秘密力量

日本人真的爱纸。因此,无论新闻报纸、书籍、笔记本或行事历的市场,仍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庞大。在乎纸张种类和印刷技术的日本人,在制作手帐时,如何选择适合的纸张,追求轻薄且书写滑顺的触感,也成为手帐厂商的攻防战。

因手帐而带动的周边庞大商机,统称“手帐文具”于焉诞生。这些文具都是用来辅助手帐的使用,例如粗细不同、各色易于书写又可如铅笔擦拭修改的笔、高级钢笔、辅助便利贴、纪录贴纸,近来甚至推出可直接将手帐拍照后,储存方便搜寻的数位化档案,并易于跟人线上分享的APP。

手帐文具之外,教人如何使用手帐的书籍,每年也会推出好几本。像是HOBONICHI、TRAVELLER’S FACTORY等手帐品牌,都曾出版过“手帐指南手册”教你如何彻底活动他们自家的行事历。又或者新闻报社或杂志、出版社也会推出以“手帐术”为主题的特辑和MOOK,例如日经新闻发行的《每日过得充实的人之手帐&笔记本术》便访问了80位善用手帐的人,包括企划出下北泽“B&B”啤酒书店的博报堂KETTLE社长嶋浩一郎在内的名人,以及一般上班族、家庭主妇,窥看他们怎么使用手帐。此外,杂志《THE21》刚上市的2017年1月号也以“成功的人,到底手帐里都写些什么?”为主题,吸引了不少希望借由手帐来管理人生的日本人。

日经新闻发行的《每日过得充实的人之手帐&笔记本术》。
日经新闻发行的《每日过得充实的人之手帐&笔记本术》。

手帐的周边商机,教导与分析使用方式,甚至还因此促成“手帐名人”的诞生。馆神龙彦号称是“日本唯一的手帐评论家”,经常受邀传媒专访,出版过如《最强手帐改造术:58个创意提案×百款内页选择,打造人人称羡的自我风格手帐》一书。

智慧型手机虽然方便,但渐渐也发现仍有手写笔记无法替代之处。顺天堂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专攻自律神经失调的医生作家小林弘幸便主张,养成多多“手写”的习惯,其实是重整安顿自律神经的好方法之一。在使用手帐时,情绪和思绪都会随着手写的速度而放缓,并且在计划行程时,也会借由时间管理来调整生活的步调。此外,手写的内容,亦会比使用电脑打字在脑海中记忆得更久。

高人气的手帐 VS. 日本人性格的共生关系

当今日本注重时间管理的手帐形式,主要是受到法国笔记本大厂Quo Vadis的影响。Quo Vadis在1952年,率先推出了以跨页呈现一星期的行事历。在一个跨页中,以横列表示星期一至日,再以纵列表示每日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让每日计划和未来几天的预定事项,一目了然。

Quo Vadis引进日本后,逐渐改变了日本原先行事历的设计样式。90年代起,在Quo Vadis架构基础上去设计行事历的方向,大抵便已拍板定案。时至今日,日本又翻新出各种强调时间管理术的手帐,种类多到令人目不暇给。这些手帐虽然内部的细节或有不同,但形式上多会先以12个跨页开场,走完每个月的月历后,接下来再以每个跨页呈现每一周、每小时的行事历。

传记作家野村进曾表示,手帐的“跨页”形式,对他的采访写作大有助益。比如当他在采访人物时,左页会记载访谈的时间流程与谈话要点,右页则会随时记下当场的气氛、受访者的表情,甚至以图解的方式,简单勾勒对方与环境(尤其是在对方住家或公司)之间的互动关系。

出版人系井重里2002年推出的“HOBONICHI手帐”(ほぼ日手帐)给予手帐更多的想像空间。
出版人系井重里2002年推出的“HOBONICHI手帐”(ほぼ日手帐)给予手帐更多想像空间。

文案作家/出版人系井重里,在2002年推出“HOBONICHI手帐”(ほぼ日手帐)则给予手帐更多的想像空间。在每个跨页的月份之后,“HOBONICHI手帐”强调“一日一页”的特色,每一页的左半部是时间管理的行事历,右半部则作为工作笔记或生活纪录。下缘还有系井重里挑选的书摘名句,365日都有种天天向上,努力再努力的鼓励打气。每一年的手帐跟手帐封套分开销售,倘若你乐于尝试新鲜感,那么可年年更换;但要是你够专情,只爱用一种模样,那么只需要替换内部的行事历即可。

从2012年发行量为1.2万册后,到2013年的统计,“HOBONICHI手帐”在全日本已冲到约48万册的销售量。除了“HOBONICHI手帐”以外,这两年受到日本人欢迎,特别是在2017年手帐中受到注目的品牌,还包括了MARK’S推出的“EDiT”系列,亦是类似“HOBONICHI”着重一日一页的形式。以上这两种,可谓是文青最爱的手帐品牌。

至于媒体工作者、设计师、广告人最近青睐的是由文具大厂KOKUYO推出的“JIBUN_TECHO”(ジブン)手帐。“JIBUN”是日文“自分”的拼音,中文是“自己”之意。这套手帐是由知名广告人佐久间英彰所设计的,特色是分成DIARY、LIFE和IDEA三薄本,其中LIFE希望使用者能够长年使用这本册子,计划未来几年内想做的事,同时也可随时回顾过去几年实践的事。嫌手帐过重的人,平常挑一本携带外出即可。

“JIBUN_TECHO”在造型上很有日系极简的设计感,虽销售不错,但也有不少购买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是略过LIFE那本不买的。问起原因,回答皆是:“都怕每一天没好好的计划了,现在还要把一辈子都随身携带,未免太沉重了。”

JIBUN_TECHO的使用指南,教人如何使用手帐。
JIBUN_TECHO的使用指南,教人如何使用手帐。

其他尚有女性爱戴的“HIGHTIDE”手帐,以多彩色调丰富每日计划;男性熟年上班族惯用的“高桥手帐”;以及在台港享有高知名度的中目黑文具名店“TRAVELLER’S FACTORY”推出以旅行为主题,深受旅人喜欢的旅人手帐……等等。至于用过这些手帐,最终还是觉得清爽简单的格式就足够的我,这两年回归到无印良品的手帐,认为价格最是便宜又实用。

无论哪一个手帐品牌,哪一种内页的设计形式,不变的都是将每一天的时间切割得非常细微。就像是日本精准的气象局,以每小时、每一街区为单位来预报天气;或像是新干线、巴士到站与发车的精准时刻一样,这些手帐的广受欢迎,展现出的是日本人在意魔鬼化的细节与精致分工的性格。

老实说,日本人做事不一定有效率,但重视事先计划与过程的专精执行,却能让事情的结果,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或许是这种性格孕育出了这些时间管理的手帐,也或许是手帐教育出了他们这般的性格,总之,这种共生关系,确实让日本人在面对时间的敏感度上,与其他国家的人很是不同。让人不禁怀疑,在懂得活用手帐的人身上,仿佛光阴也露出了偏心他们的马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