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沈旭晖:卡斯特罗,共产世界的“开明专政”?

卡斯特罗逝世,始终被西方舆论视为独裁者,但他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毛泽东的手笔实在不同……

刊登于 2016-12-02

2016年11月27日,萨尔瓦多,一群女孩参与悼念卡斯特罗的仪式。
2016年11月27日,萨尔瓦多,一群女孩参与悼念卡斯特罗的仪式。

卡斯特罗逝世,始终被西方舆论视为独裁者,但他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毛泽东的手笔实在不同,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不少。

在1959年革命前,古巴75%的富饶土地被外国投资者、地主占有,城市主要由白人聚居,有色人种被限制在农村。卡斯特罗将私有土地收归国有,把城市内的地主、教会势力驱逐出境,然后让非裔、中下层拉美裔居民居住。对国有化的土地,卡斯特罗采取“社会主义合作社”的形式耕种开发,发展制糖业,令糖产品出口成为古巴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和中国、苏联相比,卡斯特罗没有大开杀戒,情愿“减少反革命份子数字”,让不满意的人离开;此外也有大批古巴人(甚至包括卡斯特罗女儿)逃离古巴,多数渡海涌入佛罗里达。此所以美国有庞大的反卡斯特罗古巴侨民群体,乃至成为美古复交的最大障碍。但某程度上,也因为他们在“监督”,同时却不在国内构成压力,古巴始终没有走到极端。

卡斯特罗当然是古巴政府不容置疑的权力核心;其成立“保卫革命委员会”对古巴社会严密监控,关注潜在“反革命分子”,反对卡斯特罗统治的人都被视作反革命。不过,卡斯特罗始终未有采取“大清洗”、“文革”那样的“群众斗群众”、“互相揭发”的恐怖手段。

卡斯特罗政权无疑是独裁,且处决了五百前朝高官,但在同世代相似政权中,比其残暴者比比皆是。卡斯特罗的更大兴趣,其实是国际共产革命,不惜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到非洲安哥拉打内战,这自然放慢了国内经济发展步伐,但把斗争对象外移,也是成功转移国内视线。

卡斯特罗坚持用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思路治理古巴,强调“平等”理念,少数族裔、妇女的社会权益大幅提升。在其主政期间,政府在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房屋的福利建设都颇为可观。

古巴作为发展中国家,截至1960年代末,所有儿童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更落实全民免费医保,结果拥有可与已开发国家比拟的识字率和人均寿命,失业率也较1950年代大幅下降。虽然贪腐依然存在,但起码较亲美政权时期已有所遏制,而第一代领导人的清廉,始终相对守得住。

当然,上述“进步”与苏联的经济援助密不可分,但这些成就,的确不无可炫耀之处。其代价,自然是消费主义的倒退:尽管古巴社会贫富差距大幅缩小,但消费物资相对贫乏,基础建设、交通工具常年未有更新,甚至成了吸引旅客的怀旧卖点。

苏联解体后,卡斯特罗显示出实用主义思维,寻求引入外资、重新准许使用美元、关闭缺乏生产力的工厂,推行一定程度的私有化改革。这种实用主义和被动改革的意愿,正是卡斯特罗有别于毛泽东、斯大林之处,也让古巴免于经济浩劫。2006年,卡斯特罗将大权交由弟弟劳尔接管,古巴改革正缓慢前进,相信即使政权倒台,也不致于出现东欧“苏东波”那样的大清洗。

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能够长期坚持同一路线,又不至于脱离现实,已经殊不容易,看委内瑞拉在查韦斯死后几乎崩溃,即可见一斑。不要忘记,卡斯特罗是教科书上和赫鲁晓夫、甘迺迪同期出现的历史人物,居然能够适应21世纪,当年追随他革命的人,谁能想像呢?

(沈旭晖,国际关系学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