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富‧承传

专访陈智思:用创新思维传承家族企业 在新世代中突围

生于商界大家族,陈智思年轻时以为永远有一档生意等他做,后来才发现市场急遽变化,他不能只是防守,而要不断“突破框框”。

特约撰稿人 林牧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10-10

#财富‧承传

刚踏入半百的陈智思,不走寻常路,做人是,经商亦是。

18岁刚入大学,患上令血管收缩的罕见病,机能减退,随时踏入鬼门关。他日日锻炼,甚至迷上运动,最终发现:疾病反而使他更珍惜健康。

30岁加入家族企业,整合创新,卖掉历史最老的商业银行,开拓人寿保险和医疗旅游,带领家族老舰队突围而出。

今年50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他告诫两儿子:“不要永远觉得有盘生意等你回来做,你要靠自己,装备自己。”

坐在面向中环海景的公司会客室里,亚洲金融集团及亚洲保险有限公司总裁陈智思向记者分享道:“我(年轻时)从来觉得,永远都有一档生意让我回来做的,所以我从来没担心过。”他腼腆笑笑:“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那回事,因为市场在变,如果当时我坐着等机遇,我想,这家族生意一定已被淘汰了。”

他说,世代在改变,唯有突破框框,不断转换思维,才能在众多对手中突围。

艺术,教会他“为何不能?”

陈智思生于泰国华侨大家族。爷爷陈弼臣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穷小子,20世纪初勇闯泰国打工谋生,从一家小钱庄做起,至1944年开创出泰国盘谷银行。他的长子陈有庆,在1950年代被派往香港,为家族生意开拓新基地。

当时香港经济穷困,陈有庆凭着潮州人互帮互助的网络,做起金融借贷和大米贸易生意。不久,又和数位同乡一同入股频临破产的香港汕头商业银行,后来成为这家银行的大股东,将之更名为“香港商业银行”。当1966年,陈有庆夫妇诞下陈智思的时候,他们横跨泰国和香港的家族已发展出稳健的商业网络。

生于泰国华侨大家族的陈智思。
生于泰国华侨大家族的陈智思。

“我由细到大都很受这(家族生意)影响,觉得我长大后一定会出来做银行或金融,这是我的事业。”陈智思回忆说。

顺理成章,他的学习功课修读的都与商业有关,大学时到美国加州攻读经济学,意想不到,被医生查出患有高安氏动脉炎(编按: 一个罕有的免疫系统疾病,会造成主动脉和相关分支发炎,进而堵塞、发生血栓或是形成动脉瘤),不停出入医院,只能改读可以在病榻上自学的艺术专业。那会儿,18岁的他还没意识到,这个被迫选择的专业彻底改变了他的思维。

毕业返港后,先在投资公司打工数年,后加入家族企业。当时集团旗下有银行、保险、证券等三大业务,但品牌名称各异。“其时很流行是一个金融业超级市场...... 即是入到一间店,甚么产品都有,我看到我们集团都是这样,但产品及部门很分散,互相之间并没有很强的沟通。”刚踏入集团不久的陈智思果断决策,要进行“品牌统一化”。他尽力游说管理层,将“香港商业银行”改名“亚洲商业银行”,配合“亚洲保险”等拓展业务。

“我们三个品牌,(行内)都比较‘传统’,企业又是‘华资’,我们如何满足新世代的要求?”陈智思说当时他不停思量这个问题,后来他决定让集团重新设计标志,希望集团变得“国际化、年轻化”。

这种不断求变、求创新的思维,其实源于艺术教育的影响。陈智思记得,他在美国时第一次上艺术课,老师抛出一个抽象的题目,就让同学们自由创作,他完全呆了,不知从何入手。后来他才明白,最重要的是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回看,经常都说当时我读艺术,并不是一定要做艺术家的,而是思维上的训练,令到你如何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去突围,走出框框。”陈智思说。现在,他仍然会在闲暇时进行艺术创作,最喜欢的是用白色涂改液创作“点画”。2004年,他第一次展出自己的作品,有朋友很惊讶,问他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为何不能?最终目的是你能够有作品做出来,这与我们做生意的概念是类似的,为何我们不能以不同的方式?最重要就是最终你能够成功。”陈智思这样回答。

“时代转,大家都要转”

统合集团品牌之后,陈智思不久后又发现,有些品牌已经缺乏竞争力了,其中之一,是家族生意中最古老的领域——商业银行。与同行相比,其时亚洲商业银行规模小,产品不足,成本效益也不高。

几经衡量,2006年,陈智思将亚洲商业银行高价转售于大众金融集团,得到的资金,除了派给股东之后,毅然投入两个新领域。

其一是和中国人民保险合资开办一家全新的寿险公司,进军中国内地庞大的保险市场。其二,是加码投入医疗领域。

早于1980年代,陈氏家族就在泰国投资兴办康民医院,起初经营状况一般。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医院濒临破产,但泰铢大幅贬值亦带来新商机。家族决定针对海外市场,发展“医疗旅游”的生意。因为设备先进,成本相对低,康民医院吸引了大量邻国,甚至美国的旅客前往就医,医院很快扭亏为盈。

卖了银行后,陈智思把资金转投康民医院。“那个决定是非常之正确的,自从我们加码后,股价升了8倍,我们今日一间560张床位的医院,市值40亿美元,300多亿港币,肯定比做银行好。”陈智思笑着侃侃而谈:“因为需求不同了,时代转,大家都需要转。”

他列出这成功的策略例子,表现出传承家族企业并不意味着守旧和一成不变,相反,在陈智思看来,要不断抱著创业、拓阔的心态,才能让家族企业适应新时代和市场的变迁,才能得以承传。

陈智思称艺术带给他在思维上的训练,令到他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去突围,走出框框。
陈智思称艺术带给他在思维上的训练,令到他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去突围,走出框框。

时间不在我,抓紧机会,参与改变

今年,恰好是亚洲商业银行出售的第十年。回头看,陈智思更加认为那是明智决定。相比十年以前,现今银行业发展迅猛,更多服务步及跨境,同时也要迎接电子金融的种种挑战及风险。

“当时我其中一个出售的原因是,正正是我看不到我们的公司能够满足到十年后、二十年后市场的需求。”他坦诚分享。舍旧创新,整合业务之后,现在陈氏家族稳坐泰国盘谷银行大股东的位置,同时亦多元涉猎医疗、教育等新行业。

两年前,康民医院刚刚入股投资一家蒙古医院,现时,陈智思还在世界各地觅识合适的医疗投资机会。“我有信心可过渡,有空间可继续。”陈智思表示,但他依然强调,要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因为整个市场不断在转⋯⋯”

20年前,他接手父亲生意,今天,他已成为父亲,儿子一个16岁,一个13岁,虽然还是年幼,但他已开始考虑家族企业第四代接班人的传承问题。他说,他曾直截了当地对两兄弟说:“你们不要‘老奉(奉旨)’觉得你可以回来这里(家族企业)工作,因为将来你们回来,未必仍有这个行业存在可以给你,你们要靠自己。”他希望两个儿子装备自己,将来也能不断突破框框,继续带领老舰队迎风破浪。

承传家族生意的同时,被病魔困扰20多年的陈智思,深感时不我待,他希望把握每分每秒,在工余时间参与社会公益。现在尽管病情受控,但他每天依然要吃四种药,每三个月要去医院检查一次,这生活模式时刻提醒他明天,“想做的事要马上做”。

所以在管理集团业务之外,他先后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担任过两届立法会议员,现时则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乐施会副主席,以及活化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主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等公职。

陈智思说,他最希望可以利用自己艺术专业,多参与香港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和保育工作。最近他正在参与位于中环荷李活道旧中区警署群的保育,并负责在其中兴建的当代艺术馆“大馆”的工作。

“时间不在我处,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很着重把握机会,要做的便做,我怕有一天我会后悔,我不可以浪费我的时间,因我不知道还是否有机会去参与,去改变。”-陈智思这信念,用之于承继家族事业,也用诸社会慈善工作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