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从滑板到背包:两度刷新群募金额纪录的设计师,他是如何思考的?

两度刷新台湾群募史上最高募资金额,赖柏志说:“世界上永远存在更好的可能,关键在你是否有足够的创新精神。”

端傳媒記者 王維玲 發自台北

刊登于 2016-10-07

八轮滑板与翻转背包的募资传奇,让赖柏志被喻为“台湾最会募资的设计师”。
八轮滑板与翻转背包的募资传奇,让赖柏志被喻为“台湾最会募资的设计师”。

2016年8月10日,由台湾新创团队Allrover所发起的“翻转背包”(Flip Bag)计划在募资平台啧啧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攀升,当最终数字停留在69,245,122时,意味着这次计划总共募得近新台币7000万的金额,创下了台湾群众募资有史以来最高的纪录。

这个仅有三人规模的团队没有开香槟庆祝,也没有激情地相拥而泣,Allrover创办人、设计师赖柏志以平淡的口吻描述募资结束的那一天,“同事正常上下班,只有我在监看页面,数字很快会刷新,就这样而已。”没有被预期之外的金额冲昏头,赖柏志很清楚一次的募资结束并不代表最终胜利,接下来还有一连串的制造、生产、品管、出货的挑战,而为了即将在美国募资平台Indiegogo启动的第二波国际募资,相关筹备计划也正密锣紧鼓地进行中。

这不是赖柏志第一次在群众募资上取得可观的成功。2014年,赖柏志便曾在啧啧上推出“八轮滑板”(Stair-Rover)募资计划,这款主打可在不平坦路面及楼梯行进的的酷炫滑板,一上线便在社群网络快速扩散,吸引了大批从未接触过滑板的消费者参与募资,最终募得近4000万的金额,写下当时台湾集资金额的新高纪录。

有了第一次成功募资经验创造的社群资本,两年后上线的Flip Bag募资速度更为惊人,前1000个限量款在上线30分钟便售罄,一周内募资金额便冲破千万,之后仍以稳定速度成长,厚实的社群凝聚力与高转换率堪称台湾群募经典案例。

连续两次的募资传奇,让赖柏志被喻为“台湾最会募资的设计师”, 也令人更加好奇,赖柏志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魔力?

Allrover创办人、设计师赖柏志。
Allrover创办人、设计师赖柏志。

设计是一门科学 ,而非艺术

不论在商业行销上多么成功,赖柏志的本质仍是一名设计师,一切故事的源头,应该还是要从设计说起。

从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后,赖柏志前往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进修,他在这里学会如何有效设计出让人们WOW的产品,“套句我朋友的说法,就是我很擅长产品的腥膻色。”

赖柏志不只擅长设计创新,也擅长将产品与感性浪漫的画面结合,例如他将八轮滑板形容为“城市冲浪”,或是让Flip Bag成为都市骑士手边可应付各种关卡的变形道具,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呜。

“在推出八轮滑板之后,一直有客户询问是否会推出滑板包,我们决定推出一个能够携带八轮滑板的通勤包。”来自消费者的需求呼声只是设计的起点,而非终点,赖柏志并不只满足于锁定原本客群,而是思考如何结合原有的粉丝,同时开拓更多不同族群的潜在客户。

若八轮滑板卖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对滑板次文化的酷炫想像与向往,背包却是极为大众化的商品,多用包也不是个新鲜的概念,赖柏志从古早童玩“翻花板”中得到灵感,设计出独特变形结构,让背包可以在弹指间转换成手提与背包不同型态,为消费者勾勒出一个帅气俐落的都市战士画面,在高度竞争的包包市场中找到崭新的切入点。

对于赖柏志而言,设计从来不是灵光一闪的产物,而是一门经过精密计算的科学,设计师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想像力,但是最终仍必须在千百个可能性中,在实验—失败—修正的回圈中摸索验证。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FlipBag。

赖柏志曾在粉丝专页上钜细靡遣的描述FlipBag长达十个月的设计开发历程,从零开始开始搜集不同品牌的包包拆开研究,无数次推翻现有设计,中间他甚至前往日本探访数十家设计超群、细节精致的品牌与小店,经过六个月的扎实累积,最终才创造出如今的FlipBag。

就像iPod出现之前,人们对于CD随身听并无特殊的不满,赖柏志说,世界上永远存在更好的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创新精神,不满足停留在现有的答案,而是走得更远,将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付诸实现。

社群时代,设计师如何做行销

连续两次募资都创下惊人纪录,人人都想知道赖柏志成功背后的秘密,甚至出现“Allrover 的行销团队有20几个人”、“Allrover 砸下大笔行销预算”的传闻。

“其实都是假的,根本没有这种事。”赖柏志郑重澄清,在两次的募资计划中,从设计、社群经营、募资页面设计,几乎都是他独立完成,事实上,就连最重要的募资影片,也由赖柏志自编自导自演。

相较于设计理念,请赖柏志谈商业与行销策略是件艰钜的任务,不是因为他不擅长于此,而是因为他思绪过于灵活跳跃,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摸清他的逻辑;也或许是他太清楚问题背后的陷阱,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创业成功的样板励志故事,赖柏志倾向不给出像方程式一样的回答。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赖柏志自己也没有答案。“八轮滑板会成功,老实说我自己也蛮惊讶;FlipBag我知道成绩会不错,但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好。”

群众募资顾问公司贝壳放大执行长林大涵认为,FlipBag的募资案从设计出发,将解决方案做到极致,从设计、用料、思维都单纯而明快,而专案上线后,巧妙运用团购方案,让前一次八轮滑板募资累积的忠实粉丝,将Allrover的口碑扩散出去,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埋单。

对赖柏志而言,将产品做到极致的完美是募资计划成功最重要的基础,行销手法只是为了将产品的魅力更清楚传达扩散出去。在八轮滑板募资时期,公司完全没有预算做广告行销;整个FlipBag募资计划也只有不到20万的行销预算,赖柏志没有找任何部落客或是代言人,而是将所有资源投入Facebook广告。

八轮滑板。
八轮滑板。

自行销成为一门精细的学科专业以来,洞察消费者心中所想所欲便成为每个行销人员穷尽一生追问的难题,赖柏志所采用的策略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善用社群的力量。”

在大数据时代,Facebook就是最强大的行销公司,投入多少预算可以换来多少click、购买转换率、消费族群有多少比率是彼此相关?全部数据清楚而透明,赖柏志补充,“差别只是在于大家从没有真正去了解消费者在想什么。”

身为一个社群网站重度使用者,赖柏志每天泡在Facebook观察每个人的动态,“就像监视器一样”,透过实验组及对照组观察人们的反应, 进而揣测消费者的行径,并透过许多不同的方程式不断验证,为了避免消费者给出客套虚假的答案,赖柏志甚至会丢出一些假问题,其实他早将真正的问题藏在表面问题的背后。

当赖柏志询问消费者喜欢红色或黑色时,他真正想了解的可能是消费者对不同材质的偏好,“商业上有个很有名的案例叫Fake Door,我做的事情就像这样。”所谓的Fake Door,指的是用假产品页面测试市场对产品或概念是否有兴趣,赖柏志说,人是太过复杂的生物,与其说他能够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不如说是透过一次次的实验结果来验证。

“基本上,整个开发、行销和募资过程,都是实验,没有人知道答案,连我也不知道。”赖柏志的工作,就是让每个环节都妥善运作,不断搜集分析反馈资料,发展出不同的策略同时投入实验后,再像生物配种般将这些最有可能奏效的方案组合起来,增加成功的胜算。

啧啧创办人,同时也是Allrover共同创办人徐震也认为, Allrover团队一直非常用心在耕耘自己品牌和社群观众之间的关系,在计划上线后,才能拥有强大的社群作为后盾。根据他所提供的数据显示,FlipBag在募资期间,有高达57.3%的流量来自Facebook的传播(含一般大众的自发性分享及团队在Facebook上投放的广告)、27%来自啧啧站内流量或电子报所带来的直接观众、3.5%来自Allrover官网,而媒体只占了1%。换言之,光是由Allrover粉丝专页及官网所导入的流量,便占了总流量数的六成,赖柏志的社群实验可谓大获全胜。

八轮滑板。
八轮滑板。

给下一轮设计师的备忘录

从赖柏志身上,未来的设计工作者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将设计视为一门科学而非艺术、善用社群及大数据精准行销,另一个更加重要的经验,或许是还给“设计”更广阔的可能。

赖柏志将设计的定义扩大,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的建立、如何解决未来产品制造过会发生的问题,甚至是思考未来的政治、经济与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都是设计的一环。

因此,赖柏志平日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从大英帝国、鄂图曼土耳其等帝国的兴衰存亡史到生物演化、金融危机,从这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知识中,赖柏志在训练自己从更大的格局与高度思考人性与需求,“随着你看的书与类型变多,参与到的世界变大,你就能开始掌握世界的游戏规则。”

设计与商业的界线早已模糊,因为若没有商业的支持,设计便无法走得长远, 这是赖柏志从血泪中获得的领悟。从2013年Stair-Rover在美国最大募资网站Kickstarter募资失败,到2015年差点缴不出房租,Allrover 前后共经历了三次倒闭危机;即使FlipBag募到近7000万的金额,对赖柏志而言,Allrover距离所谓商业上的成功仍有很大一段距离。

为了让公司能够长远发展,让自己能够持续拥有透过设计影响世界的资本,赖柏志将物流、仓管、生产、金流等事务全部交给外包团队,他的精力,只用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设计,与洞察消费者。

赖柏志观察到,许多设计公司习惯将员工训练成能够在三、五天内完成一个困难任务,但大部分设计师在洞察消费者、发展一个最合适的商业模式上,能力却相对薄弱。“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只训练人如何在短期内做出事情,但是没有人想得深,想得远,这些东西没办法累积,大家每天就用劳力过日子。”对赖柏志而言,重点不在于这些问题有多困难,或是能否得到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向下挖掘,持续打磨、锻造、辩证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而这才是创新的根本。

“你有没有发现问来问去,都问不出你想要的答案?”在采访最后,赖柏志笑着说,“因为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所有的问题,都无法简化成为一句话、一个答案。”而这种没有框架的自由,正是赖柏志最享受的状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