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穿越包袋400年历史,进入时尚迷的天堂

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还是展览本身,都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飞入寻常百姓的手机屏幕里去了。

刊登于 2016-07-23

Bagism在今次K11举办的手袋展览成为一个内外兼全的概念。
Bagism在今次K11举办的手袋展览成为一个内外兼全的概念。

感谢K11,他们刚于上星期在上海,以一整个展览,重新唤醒我们,关于一个早在1969年便已萌生的真善美和平概念。展览的名字叫Bagism(中文为“包。现代”),此字为John Lennon及Yoko Ono于1969年一个宣扬和平的记者会上首次启用,两口子整场记者会以白布包裹全身,没有露面,只是透过工作人员在外面拿着咪高风让他们讲话。

他们的意思,是如果人们可以像住在一个手袋里面,便不用因为肤色、性别、种族、打扮、年龄等而影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外间的人便可以很纯粹的接触并了解他们所要讲的东西、想要传递的信息。Yoko更进一步解释他们造这个字的灵感来源,是来自法国著名作家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创作的经典《小王子》,里面有一句,“One sees rightly only with the heart, the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s.”,意思即是,要观察或了解一个人不要光看外表而是直捣人心。

两口子厉害的地方,是以一个大众明白的日常用品,简单的内外两极概念,便能带出深奥的做人道理。同时他们开设的工作室亦从Bagism引申出来以Bag Productions为名,一直贯彻着这个哲学。

当然,真理从来便拥有让人作不同诠释的无限空间。Bagism落在今次K11举办的手袋展览策展人之一Elisabeth Azoulay手上(其余两位为青年策展人刘品毓及大陆尖端媒体《周末画报》主编及策展人叶晓薇担任策展顾问),便成为一个内外兼全的概念。这位来自巴黎的策展人,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同时创立Babylone公司,主营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和策展等业务。照她的说法,展览希望人们能从通常只着眼手袋外貌的视点,兼容至手袋内里的内涵,而当来到内涵这种“语境”,便更容易让人借题发挥。

此款化妆包是刘嘉玲日常使用的化妆包之一。在这款路易·威登定制化妆包表面,绘有刘嘉玲女士在电影中饰演的人物角色。
此款化妆包是刘嘉玲日常使用的化妆包之一。在这款路易·威登定制化妆包表面,绘有刘嘉玲女士在电影中饰演的人物角色。

所以今次展览除了集合300余件跨越400年历史的手袋外,还特别和15位当代艺术家合作,让他们以Bagism为主线创作,通过欲望、资讯、生活/轨迹、性别、现成制品、传统、广告、社会参与以及消费者等9大主题,发表他们受Bagism启发的艺术作品。他们包括何采柔、胡为一、李爽、梁远苇、廖逸君、罗智信、靳山、彭薇、王浩然、王恩来、王思顺、于吉、徐震、张恩利、赵要等,作品涵盖了平面、立体及多媒体艺术等范畴,有些和手袋结合,有些则从外观看完全和手袋无关,它们和400年历史手袋一起纷陈会场,合演了一场贯穿400年的古今对话。

如果只对手袋有兴趣,这个展览亦绝对不会令你失望。我在现场转了一圈,感觉真的是从来没遇上一次便能观摩到跨越400年的手袋设计,信息量蛮大,是那种不可能一次便看完的展览,值得重覆欣赏,幸好展期至10月9日,让有兴趣的朋友较容易安排时间。

而整个展览叫我印象最深的展品,还是一批名人用过的原装原版手袋,包括摩纳哥王妃Grace Kelly用过的Hermès原版手袋、Coco Chanel亲手设计的手袋、Jane Birkin的原版手袋及Elsa Schiaparelli和Yves-Saint-Laurent等时装设计师的私人手包等。我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便感到有趣,而是从这些手袋身上,我真的能看见岁月及使用的痕迹。

其实从来便对vintage的东西有莫名喜好,像手袋便总觉得是老旧的更吸引,每次到巴黎有空的话,都会到Palais Royal里Didier Ludot的vintage店看看有什么新到的旧手袋,当然,如果它们是著名而且耐看的设计,便会更感兴奋。今次能在一个展览看到那么多满载历史的设计,大家可以想像我的喜悦。

由Wen Fang 设计的Dior 手袋。
由Wen Fang 设计的Dior 手袋。

今次Bagism是近年非常流行的跨界别展览,简单的说,便是把艺术品和设计物放在一起展出,观众处身其中,有时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艺术和设计从来是两种相反的创作模式,艺术是发问问题,艺术家可以天马行空;设计是解决问题,设计师大多要从功能出发。

以前我们看展览大多比较纯粹,要不便是看一个艺术展览,尝试解答艺术家想发问的问题;要不便是看一个设计展览,看看设计师如何聪明地解决生活问题、如何兼顾实用和美感的平衡。前者看问题,后者看答案,但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展览都以跨界的形式出现,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分界亦愈来愈模糊,艺术品可以延伸产品在日常生活上应用;设计也可以只生产一件,珍贵如艺术品一样。

所以现在的策展人所面对的难度为前所未见,尤其是针对跨界的展览,一不留神便会落得精神分裂的观赏体验。今次Bagism的策展团队以一个著名大众历史典故作为契机,实在非常聪明,不单为展览赋予一层生活哲学性的意义,同时由外而内,深入浅出,轻描淡写便带出一个从一开始便注定成功的展览,男女老幼咸宜,欣赏性和实用性并存。

现场还设立了一个有趣的投影拍摄小布景,大家只需站到布景前,上方的投影机便会把你投射至左方一个大型手袋模型上,此时你便可以举机对着手袋拍照或叫朋友代拍,跟着便会得出一张印有你身影的特别版手袋相片了。而当大家把这一张照片上传社交媒体后,仿佛整个展览的意义才叫圆满,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还是展览本身,都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飞入寻常百姓的手机屏幕里去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