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俄联合声明的虚实,与背后的真风险

中俄军事结盟本来就是个伪问题。我们的关注点,应当聚焦于这轮中俄外交的本质,和其对政经全局的影响。

丁丁

刊登于 2016-07-01

2016年6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出席人民大会堂的欢迎仪式。
2016年6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出席人民大会堂的欢迎仪式。

伴随普京访华,6月25日,中俄两国签署一批联合声明。其中,《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声明》一公布,就有大陆大批时政媒体争相报道。尽管绝大多数人全然不知“战略稳定”为何物,但“中俄正式联盟,剑指美国”、“世界格局正翻天覆地”一类标题仍仿佛红旗漫卷。那么,这批声明意味着什么,又将改变什么?

中俄关系基调:“背靠背”而非“手拉手”

中俄靠拢已十五年以上,声势浩大的双边合作也非始自今日。但除了中国以巨额经济利益换取军备更新和政治陪伴,两国全面合作的实质性收效却不尽人意。

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问题——中俄贸易额2015年猛跌34.4%,不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与终日“横眉冷对”的美日,却分别有5000和3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

普京的这次访华,中方接待规格罕见,恰好说明两国互有迫切需要。这种需要里,俄国偏重经济,中国偏重政治。25日公布这一大批访问成果中,中国为焦头烂额的俄罗斯经济加紧输血,而普京用来交换的政治礼物,则是敲锣打鼓的联合声明。

尽管中俄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不结盟,但大批网民仍将中俄关系强行理解为“不是盟友,胜似盟友”。倒是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一句“彼此构筑牢固的战略支撑”,一语道破中俄关系的本质。

此次《联合声明》即清楚表明:中俄合作仍是在多极化框架内进行。在《声明》中,本可充当结盟和集团化工具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作用仅限于“打击三股势力”、反毒品和反跨境犯罪等,未来有待“提高国际权威”;诸如亚欧会议、亚信会议等区域多边机制,也均只有寥寥数语。换句话说,以两国在《声明》中体现的合作深度,称得上“背靠背”,但谈不上“手拉手”。

即使在当前至关重要的贸易领域,《联合声明》也浅尝辄止,中俄虽不点名批评美国“建立封闭性贸易组织”,却未另行提出自己对全球化进程的主张。

而落实到细节上,中俄合作仍然含糊。比如《声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与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但这一合作,仍只是一个需要落实的“共识”,中俄对其中主导权,怕是仍有争夺。

至于“彼此核心利益上的相互坚定支持”就更加空洞。比如在南海,越南仍然可以不断获得俄制先进武器;而中俄军舰同时出现在钓鱼岛海域,虽被大陆民族主义视为亮剑之举,但俄官方却含糊其辞。其他合作项目上,图门江口朝俄大桥巍然不动,中国的出海口权益迟迟不能满足;黑河中俄大桥却只见中方一半。这种种关键细节里,中俄合作的现状无不可见一斑。

携手为对抗国际秩序辩解

此次中俄声明中,不点名抨击美国之处不少。很多人激动不已。不过,此次中俄外交的攻势,焦点不单单放在美国,而是在于重塑或另行解释国际规则,对抗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比如,中俄一起高举《联合国宪章》,但重心明显在于选择性利用其“不使用武力”、“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为叙利亚、南海和网络空间封锁等现实论战寻找依据。

而《声明》中明确反对以“推动民主”为借口的干涉,显然是对《联合国宪章》原则的滥用。因为联合国的立身之本也包括反对暴政、保障基本人权和自由。所谓“合法政权”就不能更迭不能成立。哪个独裁者制造不出“人民选择”的假象来?这种为巴沙尔政权量身打造的标准,一放到乌克兰问题上,就露出俄罗斯的马脚。这也是乌克兰危机在这次《声明》中一笔带过的原因。

《声明》中专门提到信息网络空间和国际法问题,也显然是中国极力主张的结果,前者是中美潜在矛盾焦点,在后一领域,中国正面对南海仲裁案引发的不利舆论。虽然中俄《声明》称双方在信息领域还只是“理应”合作,但《声明》重塑世界游戏规则的锋芒却表明中国已急于拉上俄罗斯一起向西方显示“血性”。

在网络空间,中国倡导各国平等参与互联网治理,看似充满联合国精神。但其“信息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概念,和“反对通过网络干涉内政”的主张,却全然回避了问题焦点:公民跨境获取信息权乃基本言论自由的内容,政府无权对互联网信息加以审查和屏蔽。实际上北京急于借网络主权强化思想欺骗和言论钳制,对经济代价和民意反感在所不惜,如何在规则上自圆其说,都只能掩耳盗铃。

中俄在《声明》中搬弄国际法,重复专供维护巴沙尔的一系列原则,为南海之需,含糊地主张“在当事方同意的基础上善意使用争端解决方式和机制”。但这显然无法辩解中国对国际仲裁制度全然不承认、不参与、不接受的愚蠢态度。

军事结盟是虚,扩大军事实力是实

中俄签订《声明》之后,网上一片欢呼中俄结盟的声音。然而相比结盟呼声,中俄《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才是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这份关于战略稳定的声明,大胆批评“国际社会惯于将‘战略稳定’视为核武器领域的纯军事概念”。试图将战略稳定的定义,从单纯的核武层面拓展开来。这一定义,足以令中国军控学术界蒙羞,也令国际同行瞠目。其中的原因在于:只有在核对抗这种太容易集体毁灭的恐怖游戏中,政治家才最容易高度理性、透明和合作,才有机会观察和研究作为结果的“战略稳定”。

而除此之外谈“战略稳定”,往往是在军备竞赛中追赶吃力,或刚取得新优势的一方,阻止对方升级武力的托词。因此,中国对于“战略稳定”的拓展,不过又是重复“巴沙尔定制套装”的双重标准。何况,“崇尚最低限度军力”、“军事建设和结盟不应威胁甚至刺激任何对手”等要求,谁也不可能做到,更不用说中俄自己。

于是,虽然中俄军事交往与合作,在《联合声明》中一笔带过,显示出军事结盟纯属装腔作势。但在“战略稳定”上,中俄真有共同利益,只是不像表面那样理直气壮。

近年来,美国大范围部署反导弹系统,削弱了中俄战略核攻击威慑力。因为核武器打击能力是中俄大国地位根本保障,所以中国首先指责美国“谋求决定性军事优势”,“破坏战略稳定”,借此在反导问题上展开道义攻势。两国这一出,无非是俄国不甘于核实力缩水,中国一心增大核筹码。

军备竞赛是个中性概念,任何一方都有种种理由。美苏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反导弹系统,到了70年代约定共同罢手,以降低军备竞赛负担。这些年美国大力恢复反导,首要原因是弹道导弹扩散。针对俄、中的动机不是没有,但从苏联解体起,美国即使不搞反导也已获得核优势。

不过在另一方面,纵使美国保有核优势,依然无法在美俄、美中关系和国际事务上为所欲为;中国也一直强调,一超独霸受到多极化趋势的有力制约。因此,再先进的反导,也不可能保证本国绝对安全,美国对未来军事优势的追求根本不限于此。

而且,中国庞大的民族主义人群也多信奉“强者崇拜”,渴望以强制强,看不起全凭悲情和道义指责对手。美国的军事优势是自身强大的结果,若以此标准,无可厚非。何况反导还是针对现实威胁的,道义上有优势的防御性手段。中国要说反导有悖在有效国际监督下普遍、全面裁军的理念,那又该如何解释本国核武规模从不公布,军费连续二十年猛增,爱国主义狂潮终日鼓吹战略核武器突飞猛进的现状?

中俄之所以在反导上展开道义攻势,无非在核军备竞赛中无力全面追赶。或许正因为中俄过于依赖弹道导弹,才会长期无视朝鲜、伊朗发展弹道导弹对世界秩序和地区安全的威胁。战略稳定的这份《声明》甚至指责美国的远程精确打击常规武器破坏战略稳定,可中国对这些武器难道没有心驰神往和紧锣密鼓?按照这个意思,美国所有先进武器都该放弃和销毁,等中俄追赶上来就是战略稳定?

《声明》中提到的“外空武器化”(外太空武备竞赛)问题,也是类似局面,中俄无力竞赛,就要求禁止外空部署和使用任何常规武器(原来已有禁止核武器的条约),而实际中国这方面可没少实验,甚至算是中国与美方差距最小的领域。中国用条约拖住美国以便追赶无可厚非,但靠指责美国破坏稳定而标榜自己捍卫和平,有几分道义说服力?

新冷战会到来吗?

中俄对现行国际秩序强烈不满,试图有力挑战,大有不惜与西方重回冷战的气势。但两国态度又有所区别,默契不够。

普京虽然需要以挑战西方捞取国内政治资本,但还缺少中共这种狂妄自大,在一系列国际基本规则领域发起全盘对抗,谋求另起炉灶。有趣的是,以“打嘴炮”见长的中共,反而对普京行动上敢于动武艳羡不已──即便那些动作早因道义和实力上的双重贫血铩羽而归。这也使中共更重视口诛笔伐、舰机贴身骚扰等冷战手法。

真正可怕的是,中国国内愚民环境和工具日臻完美,大量对历史、政治和国际法一窍不通、却又在主流声浪中感到理直气壮的各阶层平民,对国际事务的认知有如磕药。从这次“中俄结盟”的幻觉,许多人立刻附会出“历史遗憾要向前看,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两国理想信念差不多,领导人脾气也对路”;“美国疯狂欺负中俄,中俄被迫暂时联手,必将改造世界格局”等说辞,俨然中华智慧之光。这些人群中,无知基础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的种子早已萌发,正热盼一个铁腕领袖奠定基业。

目前,世界还远未充分认识到,中国这种义和团式民粹力量和高层政治互动的危险。俄、中一直希望对方出头对抗西方,现在看中共自恃资本雄厚,加上国内政治需要,终于站到挑战国际秩序的最前列。这一次,普京原本已向西方放话缓和关系,可为求得中国输血,又被迫声色俱厉。

不过,这并不等于中俄很容易形成轴心,对西方展开包括军备竞赛在内的新冷战:第一,中俄均连美国的皮毛也未学到,恢复冷战唯有苏联模式可用,穷兵黩武需经济支撑,也需要政治进一步大幅倒退,这些条件都没有达到;第二,中俄破坏规则,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在国际上却拿不出更具号召力的规则和秩序,不要说领导世界,连朝鲜也拉拢不住;第三,中俄的结盟虽不至快速重复毛泽东时代的闹剧,但今天依然严重缺乏互信,更缺乏1+1>2 的机会,在强国之策上,俄罗斯不擅的,中国也不会;第四,西方当然面临重重危机和难以预测的全新现象,但对这一局面最有利的,恰恰是新冷战的强刺激。以中俄当前能调用、激发的智慧和制度资源,不必担心能复制苏联,但成功地使西方将他们当苏联对待,或许会招致更大压力。

其实,中俄两国合作,充斥政绩工程和表面文章,这次的声明对各自和共同的经济困境全无认识,军事合作迄今形式大于内容,中美军备竞赛更从未进入官方议事日程。很多人关心其是否军事结盟。然而,军事结盟本来就是个伪问题,是中俄装腔作势,网民配合意淫。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应当聚焦于这轮中俄外交的本质,和其对政经全局的影响。

(丁丁,中国政治学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