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2016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奥巴马终于公开为希拉里背书了

刊登于 2016-06-10

#2016美国大选#美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希拉里拍摄的视频,正式宣布支持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大选提名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3分15秒视频短片,公开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背书,支持她成为民主党总统大选提名人。

直到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于6月7日的初选中再度扩大领先优势,并提前宣告候选人提名战胜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才终于在6月9日首次公开为希拉里背书。

据白宫新闻秘书厄内斯特(Josh Earnest)称,这条3分15秒的背书短片6月7日便已录好。奥巴马在短片中盛赞希拉里非常够格做美国总统,并表示“我站在她这边”,“我已经迫不及待要为她助选”。希拉里随后在推特上回应称,“有你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下周希拉里在威斯康星洲的格林湾(Green Bay)的竞选活动中,奥巴马也将首次到场为她助选。厄内斯特表示,这可能只是截止11月大选之前,奥巴马为希拉里助选的众多活动之一。

从未有人(像希拉里一样)如此够格坐上这个位置(指美国总统之位)。

奥巴马

分析认为,奥巴马支持希拉里不仅是因为他个人对希拉里的肯定,还因为民主党亟需重夺国会两院多数议席。共和党在国会中的强大势力曾多次公开对奥巴马的施政表示不满,誓要推倒他主张的医疗改革、伊朗核协议以及美国与古巴关系回暖

奥巴马和希拉里曾共事多年,两人在2008年美国大选党内初选时一度为竞争对手,最后希拉里败选,转而为奥巴马助选打败共和党,并在他上任总统后成为他的国务卿。两人共事期间曾做过许多重要的共同决议,包括杀死“基地”组织前首领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以及美国对利比亚的军事介入等。在 Bloomberg 6月9日播出的希拉里访谈中,她就表示自己和奥巴马相识多年,自己“非常欣赏他的观点”,并指两人已经从当初的竞争对手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会面。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会面。

希拉里选情一路向好,又得到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为她在党内的对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带来巨大压力。奥巴马在发出背书短片前一个半小时,刚刚和桑德斯在白宫进行了会面。他呼吁桑德斯将他的几百万支持者转化为希拉里的助选力量,然后在民主党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桑德斯仍没有选择退选,在当晚的一场造势晚会上,桑德斯的3000多名支持者也发出“继续选下去”的呐喊,桑德斯在全场发言中则完全没有提到希拉里。不过,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在短期内和希拉里会面,商讨共同击败共和党总统准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对策。

42:34
路透社6月4日至10日所做的民调显示,希拉里在全美选民中的支持率为42%,领先于特朗普的34%。

声音

她(希拉里)有足够的勇气、同情心和热忱的心,去做好一个总统的工作。

奥巴马

如果你看回2008年,当时奥巴马赢得足够提名的党代表票,但还没成为民主党的正式候选人,希拉里当时就做了这样的事(指为奥巴马背书)。就算是在那样针锋相对的竞选之后,她还是走出来支持奥巴马,令奥巴马成为正式候选人,并且为他助选。

希拉里竞选办主管 John Podesta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11月我会投给希拉里,但投票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热情了。我希望这不会是桑德斯的终点,尽管下一次大选时他肯定已经老到选不动了……

32岁的弗吉尼亚州选民 Jenn Fendrick

特朗普:“奥巴马刚刚为歪门邪道的希拉里背书,是因为他想要‘奥巴马政府’(指行政理念)再延续4年,可是除了他以外,没人想看到这一幕!”。希拉里:“删掉你的账户(Delete your account. )”。

9日晚,特朗普和希拉里在 Twitter 交锋

2008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初选

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明确表示加入2008年总统职位的角逐。民主党党内初选,希拉里一开始在全国民意调查中大幅领先其他候选人,且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超级党代表支持,政治评论员都预料希拉里将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大选。但民主党政坛新秀非裔美国人巴拉克·奥巴马参议员异军突起,与希拉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奥巴马在初选第一站艾奥瓦州的党团会议中胜出,震撼选情。其后,奥巴马和希拉里在长达六个月的初选中互有斩获,各居胜场,难解难分。希拉里在不少大州如纽约州和加州都胜出,但因部分超级党代表在初选后转而支持奥巴马,使得他的党代表票总体上仍较希拉里多。希拉里在6月3日对奥巴马表示祝贺,但直到7日初选结束后,才正式承认竞选失败。原本预期希拉里可以在党代表大会举行时才宣布结束竞选,但为避免造成党内不和,希拉里提前结束竞选,转而提早支持奥巴马。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CNN纽约时报The Economist卫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