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香港铅水事件最终调查报告公布:所有持份者集体失职

刊登于 2016-05-31

去年多个公共屋邨验出食水含铅。
去年7月以来,香港多个公共屋邨验出食水含铅。

5月31日,香港政府公布由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撰写的调查报告,回应去年7月以来爆发的铅水风波。报告批评事件中的水务署、房委会、水管工程分判商及水喉匠等所有持份者集体失职,未能防范供水系统使用含铅焊料,直接导致11个公共屋邨食水含铅超标。

下午5点,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房委会主席张炳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房屋署署长应耀康和水务署署长林天星出席记者会,指报告虽然不会裁定某方的刑事或民事责任,但政府会正视责任,并接纳调查委员会全部建议。

委员会看到的是所有持份者集体失职,未能防范在供水系统中使用不合规格的焊料。

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报告

从2015年7月起,香港启晴邨、葵联村,东汇邨、红磡邨二期、石硖尾邨二期、深水埗元州邨第二及四期、观塘彩福邨等11条屋邨,以及石硖尾圣方济爱德小学、深水埗圣公会圣多马小学和6所幼稚园、1所中学,及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宿舍,相继查出食水含铅超标,最高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5.3倍。

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今年5月11日将报告提交给特首梁振英,经政府基于法律考虑遮盖部分内容后,31日对公众公开。

近500页的报告分别批评了水务署、房委会、承建商、水管工程分判商、持牌水喉匠的失职。其中水务署被指没有清楚界定水喉食水品质,及未能充分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铅水准则等。报告又指,香港早在1938年和1987年就已分别禁止在食水系统中使用铅喉和含铅焊料,食水含铅量理应很低,但水务署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种种纰漏,例如容许持牌水喉匠以外的工人进行水喉工程,又毋须持牌水喉匠在场监工。

房委会则被批评内部制度存在纰漏,过分倚重仅以文件查核的方式监督承建商,没有监控内部供水系统中使用的焊料;四间涉事的总承建商,包括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保华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瑞安承建有限公司及有利建筑有限公司,则被指没有履行合约责任。这四间公司去年已被罚数月至1年内不可在房委会工程中投标,并已出资2千万资助受影响住户;报告还指,水管工程分判商和持牌水喉匠出于金钱诱惑和含铅焊料熔点低,而故意使用含铅焊料,亦属失职。

不过,委员会认为受影响居民的血铅虽然超标,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卫生署目前的应对措施“一般而言尚算恰当”。

基于上述问题,委员会建议政府要为所有公屋再测食水,检讨现行法例框架和规管制度,设立独立组织检查水务署,就食水安全事宜设立国际专家小组,制定“香港食水标准”和“水安全计划”等。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回应报告时称,已将违规水喉匠除牌,律政司也已就他们刑事责任展开调查并由警方跟进,之后会再继续追究承建商的合约责任;在行政责任上,她虽承认制度欠妥,相关部门需要负责,但称这不等同于有个人公职人员要负个人责任。她又指政府对事件责无旁贷,会要求所有政府同事引以为鉴。

163
截至2015年11月,香港累计检测出163人血铅超标,全部是儿童、授乳母亲和孕妇。到今年5月11日,已有156人进行血铅水平覆检,其中两人血铅水平恢复正常。

声音

政府会全部接纳委员会的建议。

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

房委会已全面落实委员会建议的管制措施,确保所有建造工程项目符合规格及法定要求,以保障食水品质安全。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房委会主席张炳良

铅水问题看似千头万绪,其实关键在于一个死结:现行架构容许水务署同时担当服务提供者与监管者的角色,球员兼球证,是制度衰败的肿瘤。

香港公共专业联盟创会主席及现任政策召集人黎广德

香港铅水事件

是指从2015年7月起,香港部分公共屋邨、居屋、私人屋苑、医院及教育机构被揭发食水含重金属量严重超标的事件。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民协)于2015年1月收到启晴邨居民投诉指食水中含有杂质,并抽取厨房水龙头、厕所水龙头及花洒三个样本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水龙头物料可能不符规定,当时并未察觉食水含铅超标问题。直至2015年7月5日,香港民主党公布九龙西13座楼龄由数年至40多年的公屋和私楼住宅单位的食水检验结果,揭发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辖下位于九龙启德发展区的公共屋邨启晴邨部分单位内水管流出的食水,含铅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后引起港府重视。(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报告政府新闻网香港电台信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