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阿塞拜疆与分离组织停火,纳卡战争险重演

刊登于 2016-04-06

2016年4月3日,纳卡地区,亚美尼亚士兵与导弹发射装置。摄:Associated Press Television via AP
2016年4月3日,纳卡地区,亚美尼亚士兵与导弹发射装置。

4月5日,阿塞拜疆政府与边境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简称: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裔分离主义武装组织达成停火协议,结束双方自2日爆发的武装冲突。今次冲突被形容为自1994年两国签署停火协议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据法新社综合各方公布数字估计,持续近4天的冲突共造成至少64人死亡。

阿塞拜疆国防部一度于3日发出声明,称为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决定单方面停火。然而,亚美尼亚国防部随后指责阿塞拜疆的停火声明虚假,并指武装冲突仍然持续。亚美尼亚国防部更指,若有需要将向纳卡地区内的新亚美尼亚武装组织提供直接军事援助,令外界一度担忧冲突将升级成为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全面战争。

基于双方协定,于4月5日正午12时(当地时间)开始,阿塞拜疆军队与亚美尼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军事行动将会暂停。

阿塞拜疆国防部声明

纳卡地区冲突爆发后,美俄等国均曾呼吁双方停战。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谴责暴力冲突,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敦促双方克制,严格遵守1994年签订的停火协议,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并马上展开谈判。

俄罗斯总统普京亦发表声明,对局势表示关注,并敦促双方遵守停火协议,终止战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及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y Shoygu)则分别致电阿塞拜疆外长及亚美尼亚国防部长,敦促双方采取措施令局势降温。

有分析指出,俄、美及欧洲大国均不愿见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开战。亚美尼亚是独立国家联合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成员国(编注:CSTO 成立于1994年,创始时,阿塞拜疆亦有签署条约,但于1999年退出),一旦与别国开战,俄罗斯作为盟友将卷入其中;同时间,俄罗斯亦看重与阿塞拜疆的能源及军事合作,不愿因纳卡地区问题与其交恶,令其倒向欧洲。而欧洲各国则正与阿塞拜疆协商,希望阿塞拜疆经“南部天然气走廊”输送天然气至欧洲。

纳卡地区位处阿塞拜疆西南部,原为该国的一个自治州,但人口以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裔人占其中绝大多数。自1988年,阿塞拜疆已无法对纳卡行使政权;当年,纳卡地区内的亚美尼亚裔人要求脱离阿塞拜疆,并入亚美尼亚。1991年苏联解体前,纳卡举行公投,结果99.89%的投票者支持独立,自治州于是宣称脱离阿塞拜疆,独立成为“纳卡共和国”。

纳卡公投、独立等,触发了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为争夺该区主权的“纳卡战争”,约3年间造成至少3万人死亡。1992年,欧洲安全及合作议会(CSCE,今已改组成欧洲安全及合作组织,OSCE)倡议成立明斯克小组(Minsk Group),并由法国、俄罗斯及美国担任联席主席,主导促进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停战。及至1994年,双方在国际社会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但至今一直未签署永久和平条约。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纳卡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但“纳卡共和国”仍然维持自治州时期约定的“国界”,并采取总统制,以总理为政府首脑,也拥有独立的国会。亚美尼亚政府亦持续对纳卡给予军事及经济支援。

4
纳卡共和国于1991年宣称独立,但至今未被联合国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然而,聂斯特河沿河岸(Transnistria)、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及阿布哈兹(Abkhazia)等3个同样未获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则与纳卡共和国互认各自的独立主权,构筑4国“外交”关系。

声音

我们敦促双方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并严格遵守停火。目前的不稳定局面显示出,双方必须马上展开谈判,在欧洲安全及合作组织(OSCE)及法、俄、美组成的明斯克小组(Minsk Group)倡导下,寻找全面平息冲突的方法。我们重申,采用军事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是位于南高加索的一个内陆地区,介于下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之间,包含小高加索山脉的东南支脉。该地区多属山地与森林。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普遍被国际承认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地区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实际统治。该国系以前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范围为基础所建立,实质独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认。自1988年卡拉巴赫运动发生起,阿塞拜疆就无法对该地区行使政权。1994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结束以后,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明斯克小组的调停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政府代表已经针对该地区的争议状态举行过多次和平会谈。该地区范围通常被视为等同于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行政区边界,涵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然而,历史上的该地区面积则涵盖约8223平方公里。(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卫报半岛电视台now 新闻联合新闻网BBC 中文网法新社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