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6部电影谈论女性的可能与不可能

关于女性、电影和社会,我们究竟还能说些什么?

端传媒记者 马璐瑶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3-09

又是电影迷的忙碌季!欧洲电影节(2月26﹣3月11)渐到尾声,同时伴随着奥斯卡的闲聊八卦,接着是每年的重要戏码国际电影节(3月21﹣4月4日),随之陆续到来的是去年首次举办的爱尔兰电影节(4月6日﹣4月10日)以至年龄已逾50的法国电影节,今年还别忘了电影资料馆4月份推出的“新艺城”专题,可以在大屏幕上重温《倩女幽魂》、《阿郎的故事》以致《海滩的一天》。

在这大大小小的影展纷纷到来的期间,还有由“女影香港”筹办的香港女性电影节(3月6日﹣3月27日)。“女影香港”由一群致力推广女性电影的年轻学者及电影工作者组成,其总监黄钰萤表示,香港各种电影节虽多, 却少有电影节在选片以性别平衡作为关注重点,而她想指出的是,“『我们』,国语拼音是『wo-men』,刚好是英文字 women 众女人的意思,这会不会是刚好就说明了,女人的事,其实是众人的事?”

以下挑选6部在女性电影节上放映的片子,其中不少是香港首映,听他们给你讲讲:关于女性、电影和社会,我们究竟还能说些什么?

金门银光梦

香港时间2月29日刚刚结束的奥斯卡又一年被诟病为又白又充满着男人的地方。很多人或许想问:那第一位走进荷里活的华裔女导演会是谁呢?目前来看答案是1914年出生在美国三藩市的伍锦霞,人称“霞哥”。从1935年到1949年,她分别在美国、中国、香港、夏威夷等地拍摄电影,讲述不同背景的人走到一起的故事,也讲述女性参与战争与男人并肩救国,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哪里拍摄的电影,她的作品都是用广东话作为语言。

女性纪录片导演兼学者魏时煜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追寻着霞哥的人生轨迹,从三藩市到荷里活,再到香港最后去到美国纽约,访问到所有可能和她有关系的人,看在复杂的中美关系中她如何展开自己的人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过着公开的女同志的生活,力图从工作和私生活多角度描绘出一个伍锦霞。

导演:魏时煜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golden-gate-girls/b4hq6

苦楚我名

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承认了同志婚姻合法化,为同志平权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在这部纪录片的发生地乌干达,同志还面临着生死的威胁。同性恋在这里被视作从非洲以外的地区感染上的疾病;同志们被视作强奸犯;一些当地人会自发的贴出受嫌疑的同性恋者的照片,提醒周遭人警惕他们的存在;从2009年开始政治家们就在申请通过条例逮捕那些没能在24小时内举报同性恋者的市民,囚禁三年,并将同性恋者判无期徒刑。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一群同志们站出来参与社会运动,抗议那些反同条例。其中一位叫 David Kato,是乌干达第一个公开称自己为同性恋的男人,然而他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2011年一月,被乱棍打死,年仅46岁。如果影片的开始还在追求新闻纪录片工作者自我抽离,尽量客观的准则,采访双方的意见,当 David 死后,影片就沉浸在无法脱离的震惊与悲伤中。

导演: Katherine Fairfax Wright, Malika Zouhali-Worrall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call-me-kuchu/rlbe8

女孩夜半不回家(香港首映)

这部影片或许是本次展映电影中最负盛名的影片之一。它入围过辛丹斯电影节,在都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摄影奖,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赢得特别评审团奖等。

影片讲了一个吸血鬼女孩如何在和人类男友的关系中迷失、纠结。在虚构的城市“ Bad City ”里,女孩总是穿着一身黑袍,戴着黑色的面纱,像鬼魂没有脚地飘移着一样,每晚游荡在街道上。面对着对她别有企图的男人,她会露出自己的一对尖牙。面对着自己的男友时,她则会脱下头巾,逃避清规戒律。

影片导演 Ana Lily Amirpour 是伊朗裔美国人,出生在英国,成长并定居在美国。和她的背景一样,这部电影也充斥着各种混杂与边界之间的感觉。“ Bad City ”这座城杂糅着美国和伊朗两地的文化特征,像是设定在美国,也可能是在伊朗;电影对白上采用波斯语,也穿插着默片的镜头语言;就连电影类型也游荡在惊悚片与喜剧之间。这浓郁的魔幻性色彩让人不禁好奇在以男人为主导,尸体横街,已经不在正常运作的城市里,摘下黑袍与面纱后的女孩是什么样子,她的那对吸血尖牙是否只是用来伤人。

导演:Ana Lily Amirpour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a-girl-walks-home-alone-at-night-/j67zl

5个寻死的女子(香港首映)

5个寻死的女子并不是完全陌生的5个女子的故事,而是关于“我”和“我”的精神疾病的故事。“我”那生育了八子的祖母,当艺术家的表亲,有野心的学生表亲,内向的音乐老师表亲和我,我们都是疯子。这个世界是疯狂的,战争、生育关系和金钱交易……他们充斥在“我”的脑中,扰乱着“我”的思维。但当我回看“我”这4位亲戚,她们都被抑郁症缠身,迈向绝望与死亡,“我”不禁想问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我”家族遗传的幻想症让“我”无法保持冷静清醒?

这部动画自称是介绍抑郁症的搞笑电影,用纸糊工的停格动画( papier-mâché stop-motion )和手绘卡通两种技术搭配,把头脑内的疯狂世界具象化。影片中“我”的祖母和具有超凡魅力却一事无成的企业家祖父结婚,但在婚姻中她只能感觉到逐渐衰败的自我。这种自我认知在具象化后变得那么真实,让家族中一系列的痛苦挣扎和自杀行为得到解答。答案可能是她们家族的基因,也可能是像基因一样代代流传的社会规则。

导演:Signe Baumane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rocks-in-my-pocket/gyhm3

时尚不言休(香港首映)

摄影师 Ari Seth Cohen和他的博客“ Advanced Style ”名噪一时,因为他关注了纽约时尚圈不会关注的一批人--50岁至死亡这个区间的女人。他走在纽约的街道上,为打扮时尚出众的50岁以上女人们拍照,于是他的博客火了,出了一本书,还诞生了这部纪录片。片子主要围绕7位女性,从62岁到95岁,她们穿着精心搭配的衣服,戴着夸张的首饰和自信的笑容走进时装周,沉醉在闪光灯中。

看着她们,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大概会是反对年龄歧视,毕竟纽约时尚圈从来不关注50岁以上的人也是事实。认为年纪大了就会落伍于时尚自然不对,但看着影片反而会想,是否只有当她们穿得出位、夺人眼球我们才会注意到她们的存在?影片虽然没有对年龄歧视的问题做更多的讨论,但让我们认识了7位非凡的女性,它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答案,却提出了这个问题。

导演: Lina Plioplyte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advanced-style/lzpib

她非它

上一部电影刚提出女人的美是否可以超越年龄,这部电影就来讨论美之于女人是什么。的确,随处可见的减肥瘦身广告牌,和修图软件里的“瘦脸”功能,每一项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瘦”是女人美的最重要标准,而“美”是女人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法宝。街头巷尾的时尚硬照里女人也多以性感,被男性主导的形象出现。影片中引用的资料说:90%的厌食症患者是12到25岁的女性;50%的香港中学生遭遇过性侵犯。这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是影片对每个人提出的疑问。

妇女基金会发起制作了这部纪录片,想要提醒大众关注媒体宣传对青少年性别观的影响,告诉大家女人不是物品。口号摆在前,自然不能过多的用文艺电影的标准要求它,这部影片或许更多的是在叙说对于美这件事,女人们有着怎样的看法。

导演: 范嘉恩

连结:http://www.reelwomenhongkong.org/#!she-objects/uh22d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