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邵家臻:小贩作为他者──被忽略的自我表述

后殖民理论大师Gayatri Spivak在1988年的一篇学术文章中,问了个普通,后来成为经典的问题:“底层能够发声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

邵家臻:小贩作为他者──被忽略的自我表述
在旺角朗豪坊外出售小食的小贩。

自从香港有了法例规定,流动小贩和摊档小贩要领有许可牌照,否则禁止摆卖之后,“小贩”算是香港社会的weakest link了。但,偏偏因为这weakest link,叫香港社会“骚乱”起来。

大家以为可以凑凑热闹,沾一点新年气氛,奈何在最为人熟悉的“桂林夜市”,遇到最多的,不是拉布肠粉丶鱼肉翅之类的地道小食,却是人山人海,如临大敌的小贩管理队(其实叫“小贩忏灭队”更为准确):结果扫荡行动惹来路人不满,“小丽民主教室”的刘小丽更选择“公民抗命”,在桂林街替“肠粉大王”开炉叫卖。她旋即被捕,被控无牌摆卖、阻街和因销售食物用途加热3项罪名。事件引发近百人到警署声援。获释后,小丽老师一面以“具博士学历而被捕的小贩”来幽政府一默,一面呼吁“一齐到旺角笃鱼蛋,一齐捍卫小贩”。可是,一切不似预期,撑小贩演变成充满血和火的骚乱。吊诡的是,骚乱中的小贩继续失语,继续成为weakest link,继续是一块乏人问津沉默的大地。

后殖民理论大师Gayatri Spivak在1988年的一篇学术文章中,问了个普通,后来成为经典的问题:“底层能够发声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