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习近平中东之旅在于经贸利益,还是充当调解人?

刊登于 2016-01-20

2014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埃及总统塞西进行签字仪式。摄:Greg Baker - Pool/Getty
2014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埃及总统塞西进行签字仪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9日展开2016年首次外访之旅,先后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3个中东国家。分析指,习近平此行的主要议题,离不开2014年提出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1 + 2 + 3”合作格局。

习近平在中东3国之旅以沙特作为首站,并成为自2009年以来首位访问沙特的中国国家主席。他日前在沙特《利雅德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中沙两国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打造能源合作共同体。据统计,2014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约3亿吨,而沙特占其中约16%,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习近平在文中也提到,沙特位处“一带一路”的西端交汇地带,将成重要参与者、建设者与受益者,强调中沙应促进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访问沙特后,习近平将转往埃及。据路透社引述埃及驻华大使阿米尔(Magdi Amer)称,习近平访埃期间,预料将宣布中国向埃及央行提供10亿美元贷款,以助埃及加强外汇储备,同时与埃及国有国民银行签订达7亿美元的协议,为中小项目提供融资。报导也指,中埃将进一步讨论中国投资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设等项目。

习近平将于22日到访伊朗,作为是次外访之旅最后一站。据报导,中伊届时会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商定能源合作。伊朗驻华大使哈吉日前曾表示,中国目前是伊朗最大原油出口国,中国未来的天然气进口需求也会持续增加,欢迎中国企业加强参与伊朗油气石化项目。报导也称,中伊还将在金融、铁路、自由贸易区等项目宣布合作协议。

中国始终坚持公正平衡的立场,致力于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呼吁各方化解矛盾冲突促进地区稳定,这符合地区内国家、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如果中东不稳定,整个世界恐怕也不太平。中方坚定支援地区国家自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的

沙特与伊朗的关系近日陷入紧张,习近平此次先后访问沙伊两国,中国会否借机担当中东地区“国际调解人”,亦成为话题之一。本月初以中国特使身份出访沙伊两国为习近平外访舖路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于18日表示,中国会坚持“公正平衡立场”,继续推动中东地区和平稳定。

有中国大陆学者认为,习近平此行重点始终是贸易利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指,“中国不是调停人”,即使大力呼吁各方通过非暴力和谈达至和平,亦只出于维护中国利益。他指,就连沙特和伊朗也都清楚各自对华关系的重点,不会预期中国在沙伊问题上作出“选哪边站”的表态。

1 /6
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德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目前每进口6桶原油,就有1桶来自沙特阿拉伯。

声音

这些国家知道对华关系的重点在哪儿,他们也不预期中国会选边站。中国与中东国家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但要知道,中国不是调停人。中国做的只是呼吁通过非暴力和谈达至和平,这也不只是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

中国重视与沙特的关系,因为其在地区内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中国与有战略重要性的伊朗也保持良好关系。中东之行本身就是这种平衡的成果……沙特和伊朗都在习近平的首次中东之行的目的地中,如果两国深陷敌意,就没有必要这样了。

云南大学中东研究教授肖宪

过去3年,习近平主席19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勾勒出清晰的全球战略布局。但从重要区域板块构成看,西亚北非地区迄今仍然是习近平外交行程的一个空白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

“1+2+3”合作格局

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1+2+3”合作格局,即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格局。 (资料来自新浪网、端传媒综合报导)

来源:金融时报南早中文网路透社中时电子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