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人民日报》告诉你,什么叫做“妄议中央”?

两年后的今天,“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宣传铺天盖地,人民日报强调“直言”的声音已被批判“妄议中央”的言论所取代。

周炜乐

刊登于 2015-12-22

2015年12月1日,北京,手持国旗的市民在天安门广场等候观看升旗礼。 摄:Stringer/REUTERS
2015年12月1日,北京,手持国旗的市民在天安门广场等候观看升旗礼。

12月18日,中纪委和监察部主管的《中国纪委监察报》爆出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某“妄议中央”形成违纪,因其在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分享关于“一国两制”的文章,并“发表言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此后“被广泛转发,造成恶劣影响”。关于“妄议中央”的议论再度在网络升温。

吴某并不是“妄议”首犯。11月1日,新疆日报社原党总编辑赵新尉因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妄议中央”被自治区党委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

他们违反的,正是今年10月21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条例:“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在此之前,“妄议”在党媒和官方文件中是鲜见词汇。笔者通过检索发现,“妄议”在《人民日报》创刊以来只出现过26次。而在其公开发表的所有中共文件中间,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妄议”二字。

《人民日报》上,“妄议”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分别只出现了6次和4次,2000年至今则出现了14次。今年至今(12月20日)共出现10次,是最多的年份(2011年之前已有7年没有出现此词)。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意指“妄议”是“党内禁令”的文章共8篇,有7篇出现在今年。

纵览其语义,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作者的自谦之语,说自己对某事不甚了解,不敢妄下论断,共有6篇。此用法在现代汉语最为常用,不多加评述;二是批评他人说话毫无根据、乱加议论,也有6篇;三是指责外国政府对本国事务的议论和干涉为“妄议”,共3篇;四为呼吁宽容“妄议”,提倡自由讨论、破除“因言获罚”的怪圈,共2篇;五指 “妄议中央”的党内禁令,对中共高层的决策有异议、妄加揣测并私下宣扬,和《条例》的语义类似,共8篇,总结如下:

“妄议”在《人民日报》上的含义。 图:端传媒设计部
“妄议”在《人民日报》上的含义。

其中,“宽容”妄议的语义出现最少,却意蕴深刻,因而笔者作重点探究。

拾风:《容天下难容之士》,刊于1988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8版。  来源:人民日报数据库。
拾风:《容天下难容之士》,刊于1988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8版。

1988年,一位名为“拾风”的作者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容天下难容之士》一文,历数帝王难容“妄议”之事,指出“‘难容’二字确实表达了历代帝王对待士人的共同心机。”

文章说,明朝朱元璋起初量才录用,以礼相待,后来却迫害文人谋士。杭州一学者在贺表上写“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硬说“光”和“生”(“僧”的谐音)是讽刺他做和尚,“作则”是骂他“作贼”,斩了学者。清代乾隆也曾难容逆耳忠言,以“妄议”为名斥责纪晓岚劝说其视察灾情:“我把你们当倡优养起来,你们就乖乖编书,不许妄议天下事!”“拾风”借此提醒世人要“温故而知新”:无论是古代帝王的“文字狱”,还是‘四人帮’捕风捉影的“言论摘编”,都是中国历史上“疯狂迫害知识分子的文化专制主义”,现在恐怕还有遗毒。“中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既然同属领导阶级,应该平等,说不上谁容谁。

大胆直言、借古喻今的“拾风”即为民国时期老报人、新中国戏剧作家郑拾风。正是他发表大量杂文揭露美蒋联手内幕,在1946年南京“下关惨案”发生次日在其杂文专栏里发表“今日无话可说”六个字,以示抗议,被誉为中国杂文史上最短、最有力度的一篇杂文,他因而遭到南京国民政府通缉。多年后,当他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等党内舆论迫害,感慨似曾相识。他能就此刊文呼求宽容妄议,可以窥见 80年代言论松动、“妄议”渠道多元的环境。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松动“两个凡是”硬土后,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说:“群众提了些意见也应该允许,即使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人,想利用民主闹一点事,也没有什么可怕。要处理得当,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此后,他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的号召,奠定了80年代言论趋向宽松的基调。《史记》评观帝王之治之语“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意为“众多惟命是从、谨言缓行之人,也比不上一名直言进谏之士”,也在中共党员中流行开来。

中共高层容纳“妄议”的代表当属胡耀邦。在1980年出版界迎春茶话会上,胡耀邦便以“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提倡大家“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是这样说的:

“古代有一个叫子产的,郑国人,不毁乡校。唐朝的韩愈认为此事办得好,写了篇《子产不毁乡校颂》。乡校,大概是古代大辩论的场所,发牢骚的地方,叫‘众口嚣嚣’嘛。子产刚开始负责任不久,‘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因此就出来个‘众口嚣嚣’。我们现在才三年多一点,多数人认为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非常英明,办得对。但是,也有少数人就是不赞成,众口嚣嚣倒不是,但总有那么点‘三五嚣嚣’。三五嚣嚣就叫他嚣嘛。我们应当采取郑子产的办法,‘善也吾行’,对的我就采纳;‘不善吾避’,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就防止;‘维善维否,我于此视’,是好是坏,我就观察一下嘛!采取单纯取消,单纯封闭的办法,不是最高明的办法。”(钱钢:《<回到常识>序》,《回到常识》,花城出版社,2008年)

这位亲民的中宣部长“决心把中宣部办成实事求是部、思想解放部、思想建设部”。此后他也一直主张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外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对“舆论一律”。

党外自由派人士有了发声之道。“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提出后,邓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大谈政治体制改革,又在86年高调重提。自由派人士通过《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党媒发表的讲话和文章、开办和参与学术研讨会、甚至开始办报刊针砭时弊、宣传民主自由。赵紫阳在十三大之前成立“中共中央政治改革研讨小组”,也专门邀请专家和知识分子建言献策。

环境松动、知识思想界活跃推动了改革。董辅礽、童大林、于光远等经济学家召开研讨会,讨论中国实行商品经济的可能性,推动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商品经济”被写进了决议。一直“久不闻其声”的政治改革议题也被敢言的知识分子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水等推到关注热点,他们发表讲话和文章批评中共腐败、直言“人道主义不应成为资产阶级的专利”,要求加速民主进程。

但是,“拾风”提到的对于“忠言逆耳的不耐烦、不顺心”却也贯穿了80年代。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以“坚持党的领导”为首要原则,为政改戴上了枷锁。发表追求民主自由意见的西单民主墙被禁,《苦恋》等一系列文艺作品受批判,“清除精神污染”甚嚣尘上。宽容“议政”的胡耀邦因为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等“严重政治原则的错误”于1987年年初下台,方、刘、王三人也被开除党籍,中共继而发起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80年代政治改革的希望逐渐消散,于“六四”事件后彻底化为泡影。

“容妄议”的呼号再次出现已是25年后。同样在《人民日报》副刊,一篇题为《文风革新与文德之治》故技重施,以宋仁宗的“文德之治”劝诫当政者:“纠正浮夸、浮华的时风,推行直言务实的作风。”

文中写道,年仅19岁、尚未亲政的宋仁宗,即下诏书“改科举以诗赋取士为策论取士”,开经世致用风气。苏轼、苏辙同科殿试进士时,苏辙应试的策论“不仅直言当朝皇帝仁宗得失,而且仅凭‘不知信否’的道听途说就对仁宗宫中之事妄议是非。”考官认为其言论“不逊”,呈请取消其录取资格。而宋仁宗却批复:“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钦点录取二人为同科进士。宋仁宗“以直言召人”的国策吸纳了贤臣才子,奠定了“文德之治”和“文风革新”。作者以此呼吁当下也应“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

肖鹰:《文风革新与文德之治》,刊于《人民日报》2013年3月19日第24版。 来源:人民日报数据库
肖鹰:《文风革新与文德之治》,刊于《人民日报》2013年3月19日第24版。

此文刊于2013年3月19日,恰逢习近平甫任国家主席,在人大闭幕会上承诺“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此契机,文章以古代皇帝宽容言论之事,希望新一届高层广开言路,鼓励参政议政,值得玩味。

而两年后的今天,“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宣传铺天盖地,人民日报强调“直言”的声音已被批判“妄议中央”的言论所取代。此时的“妄议”和80年代、甚至2年前鼓励人们议论的意思已大为不同,成了“忤逆上级”、“胡加非议”的代名词。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批评一些党员干部“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首次将“妄议”划为“党内禁令”。同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遵守纪律要知“天”高“地”厚》的评论文章,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法,党员要维护中央权威,“决不允许口无遮拦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成为《人民日报》上谈“妄议中央”第一人。

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再次强调党内“严明纪律”的重要性,批评“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或是口无遮拦、乱评妄议”。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刊文批评“妄议中央”愈加频繁。

从2015年1月1日至12月20日,大陆网站上已有3677篇关于“妄议中央”的文章,其中4254篇出现在《条例》发布之后,占到总数的86.4%。

同时,含有“党内民主”的共3190篇,其中638篇同时提及 “妄议中央”,绝大多数表达为:“妄议中央”并不会限制党内民主,“禁‘妄议中央’扼杀党内民主?媒体:断章取义”或“纪律处分“妄议中央”不是‘闭塞言路’、‘压制言论自由’和‘否定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损害党内民主’”。中共另一代指“党内民主”的惯用词“党内民主集中制”在此期间仅有9篇。

(周炜乐,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