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伊斯兰国

法国对IS发动最大规模空袭 国际酝酿反恐联盟

刊登于 2015-11-16

#伊斯兰国

2015年11月15日,法国向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据点发动最大规模空袭。摄:REUTERS/ECPAD via Reuters TV
2015年11月15日,法国向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据点发动最大规模空袭。

11月15日晚,作为对13日巴黎连环恐怖袭击的回应,法国对“伊斯兰国”(IS)展开猛烈空袭。截至16日,巴黎恐袭已造成至少132人死亡,IS 于14日已承认责任,并称巴黎为“娼妓与淫秽之都”,声言会继续将法国定为袭击目标。

巴黎恐袭后,法国猛攻 IS “首都”

此次空袭行动的目标是IS 控制并宣称为首都的叙利亚城镇拉卡,12架飞机分别从约旦和阿联酋起飞,锁定当地的2个目标并投下20枚炸弹。据法国国防部消息,空袭目标包括一个 IS 的指挥中心,中心内设有军火库、新兵招募站及训练营等等。

法国国防部发言人称,这是法国参与西方联军空袭以来规模最庞大的一次行动。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说,在巴黎恐袭过后,此次空袭是自我防卫原则下的正常回应,并声言法国有必要“现身”和“行动”。

法国空袭行动在美国支援下展开。美国于15日开始对法国分享 IS 目标定位等情报,美法国防部长于当天通电话,就打击 IS 合作上同意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官方没有透露详情。法国此前一直希望加入美国的“五眼联盟”(Five Eyes),该联盟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及纽西兰的情报分享系统。

法国一贯表明,在达伊沙(Daesh,美、法及阿拉伯国家等对“伊斯兰国”的称呼)的威胁及攻击下,我们在自我防卫原则下予以回应,正常不过。今天(11月15日)在拉卡的空袭行动,也是这种正常回应之一。

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

早在11月13日,即巴黎恐袭之前一天,法国已经宣布将调动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Charles de Gaulle R91)前赴波斯湾,定于18日正式启航;法国总统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当时称,调动航母可提高法国打击 IS 的力度和效率。“戴高乐号”是法国目前唯一一艘航母,可搭载40架定翼飞机及直升机。

更大规模的抗IS联盟将形成?

随着12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13日法国巴黎接连受到 IS 恐袭,加上早前 IS 分支宣称对俄罗斯 KGL9268 航班客机于埃及西奈半岛坠毁事件负责,有不少评论认为,国际社会势必会更主动打击 IS,甚至可能出现一个更庞大的反 IS 联盟,甚至不排除出现美俄联手的局面。有评论形容,IS 恐袭巴黎的意义可能像二战时日军偷袭珍珠港,引发国际社会全面回击。

巴黎恐袭过后,BBC 欧洲记者 Damian Grammaticas 形容“凶徒在城市人流密集的地点,同时以自动武器及自杀式炸弹,发动一连串袭击”,手法与2008年孟买恐袭相似,并显示这种技俩已移植到欧洲。

比利时反恐专家 Pieter Van Ostaeyen 则指,IS 恐袭巴黎似乎是要发出讯息,显示他们能“随时、随地”攻击,欧美社会以至全球防不胜防。前美国中情局官员、现为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的里德尔(Bruce Riedel)则称,过往局限国际社会主动打击 IS 的辩论,集中在 IS 攻击力到底仅限于中东、还是能作全球征战,相关辩论在巴黎恐袭过后可以告一段落。

2015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一名女孩手持烛光悼念法国恐袭案中的死难者。摄:Yiannis Kourtoglou/REUTERS
2015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一名女孩手持烛光悼念法国恐袭案中的死难者。

而前美国欧洲司令部指挥官史塔里迪斯(James Stavridis)日前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引用《北大西洋公约》(North Atlantic Treaty)第5条,提议北约主动打击 IS 以回应巴黎恐袭。该公约第5条列明,凡是对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攻击,都会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任一缔约国可引此条文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必要行动,包括使用武力以恢复并维持区域安全。14日,奥朗德在发言中就以“战争行为”(act of war)来形容 IS 对巴黎的恐袭行动。不过,由于 IS 并非“国家”,能否引用公约第5条等条文采取行动,依然存在国际法争议。

史塔里迪斯更在文中倡议,北约应联合俄罗斯一同行动。北约成立于1949年,以美、英、法等国为首,当时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抗衡前苏联及东欧集团;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史塔里迪斯的倡议更引人关注。

北约或美国与俄罗斯之间能否协调打击 IS 的军事行动,目前还是未知知数。但据法新社报导,奥巴马与普京于15日G20峰会期间,在会场旁边进行了逾30分钟非正式的“咖啡桌交流”,并同意在联合国斡旋下谈判下,推动叙利亚政治过渡。这意味着美俄在叙利亚局势上的最大分歧,达成了初歩共识。

1
自《北大西洋公约》于1949年4月4日正式签署成立以来,只在2001年911恐袭事件后,首次引用公约第5条,启动缔约国共同防卫机制。那亦是至今北约唯一一次引用该条文。

声音

有关 IS 的恐怖攻击仅会局限在中东地区,抑或积极征战全球的辩证,这次(巴黎恐袭)将是个重要的转捩点,辩论也到此画下句点。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里德尔(Bruce Riedel)

昨夜(11月13日晚)在巴黎发生的袭击,意味着欧洲安全机关最惧怕的、一直希望阻止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凶徒在一个重要的欧洲城市里人流密集的地点,同时以自动武器及自杀式炸弹,发动一连串袭击。凶徒在孟买及其他地方都曾使用过这些技俩,不过这些技俩现时已来到欧洲。

BBC 欧洲记者 Damian Grammaticas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北大西洋公约 第五条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一个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国及法国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于2009年4月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8个国家组成。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华尔街日报Quartz卫报BBC风传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