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巴黎气候大会前,美国称协议将不具法律效力

刊登于 2015-11-12

由于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的阿莱奇冰川(Aletsch Glacier) 预计将会在2050年大部分消失。摄:Denis Balibouse/REUTERS
由于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的阿莱奇冰川(Aletsch Glacier) 预计将会在2050年大部分消失。

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11月11日接受金融时报的访问时表示,12月将在巴黎举行的气候会议将不会产生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条约。然而,就在10月中旬,克里还称巴黎气候大会将产生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决议。

但克里并非不认可气候问题的重要性,他在11月10日在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大学演讲时强调,“我优先考虑气候问题不只因为气候问题威胁环境。气候问题对美国的安全也是威胁,甚至对任何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都构成威胁。”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将于11月30日到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195个国家的代表将出席这次会议。巴黎气候大会旨在达成具有法理效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以替换1997年签署的《京都协议书》。美国是《京都协议书》签字国之一,但由于该协议并未要求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减排,《京都议定书》最终未被参议院批准。

对我们和其他许多国家而言,我们希望巴黎气候协议采用议定书或者条约的形式。这是对政治意愿最强大的表达,也为未来提供了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发言人

巴黎气候大会的最后一轮谈判已于上月结束。谈判达成了草案,但各方在责任划分等关键议题上仍有分歧。综合各方表态,欧盟已许诺将在2030年前将目前的排放量相对1990年减少40%;美国则表示将在2025年前将碳排放量相对2005年减少26%到28%;而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量峰值,此前中国仅表示将放缓碳排放量的增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初在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会议上呼吁,现在是各方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寻求妥协并建立共识的时间。他表示,有意义的协议应该是公正并有全球性的,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必须体现在几个关键领域,包括达成的协议须持久、灵活、植根于国际社会的团结、能有效应对迫切变化等。

2020
目前的对于各国减少排放具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议定书》只生效到2020年。

声音

美国有违背国际协议的记录。这回它再度超越自己了,居然说关于气候变化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应。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它不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挤出这个不公平的协议?还是说,这是出身民主党的美国代表对爱投反对票的共和党先发制人的方式?美国和伊朗的协定中克里有大量外交成绩,他当然不可能是个轻佻的人。

金融时报网友Kandaswami Subramanian

事实上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增长目标违背这些协议,总指责美国是对的吗?

金融时报Anastasia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条约于2005年2月开始强制生效,截至2009年共有183个国家通过该条约。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制定,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金融时报外交政策卫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