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董建华智库建议香港公屋可租可买

刊登于 2015-11-10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香港政府推出“补贴置业计划”。图为香港居屋锦丰苑。摄:Billy H.C. Kwok/端传媒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香港政府推出“补贴置业计划”。图为香港居屋锦丰苑。

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牵头成立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在成立一周年后终于在11月9日推出首份研究报告,针对香港的土地与房屋问题,建议政府推出“补贴置业计划”,放开目前香港公共房屋买卖的限制,让以后新建的公屋和居屋全部都可租可卖,而合资格的购买者可以用最低5折市价优惠买房,最终达到让八成港人拥有自置居所的目标。

地尽其辟、百堵皆兴、屋尽其利、万家受惠。

团结香港基金的报告主题

目前香港的公营房屋中,居屋买卖的折扣通常为市价七折,合资格者要递交“绿表”或“白表”慢慢轮候。在买到居屋后,住满五年才可以自由买卖,而且要先向房屋署补地价。现行的地价计算方法是将买入时的折扣化为现在的市场价值,而香港楼价持续上涨,也令补地价变得高昂。

报告指,目前香港的公共房屋政策“未能切合住户需要,经济效益低”,而地价的评估会随着楼市“水涨船高”,造成“公屋、居屋和私人市场割裂”,影响房屋市场的流转效率。报告统计,香港现有的44万个居屋及租置公屋单位中,分别只有22%及1%补了地价,从而认为现行政策缺乏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补贴置业计划”。在该计划下,所有新建的公营房屋都可租可买,让居民在入住之初就以最终的“置业”为目标,政府提供高比例的担保,让居民的首付尽量降到最低。至于补地价,则不再随市场价格调整,买入时是多少市价,卖出时也依此标准,固定不变。

报告认为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公营房屋在自由市场流转,让香港八成住户以拥有自己的物业,政府也可以收回成本。但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在11月10日回应,称公营房屋中,公屋和居屋的对象不同,现有的房屋阶梯能够帮助不同组别的市民,所以不接纳建议。

但报告内容引起香港社会讨论。有轮候公屋多年的市民担心,如果实施该政策可能轮候时间会变得更长。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则指,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屋确实能促进社会稳定,但在该计划中得益更多的可能是买家,而现在已买居屋的人也可能不满。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则指该计划太“一刀切”,社会反对声音一定很大。

此外,团结香港基金的报告还提及填海、改划土地、发展棕地核开发郊野公园等,认为香港郊野公园占比已很大,不应该完全排除把郊野公园的土地发展作房屋。

97000
据香港有线报导,香港政府未来5年计划新建97000个房屋单位,但在轮候册等候的已经多达28万人。

声音

未来房屋政策的目标有……减少分化、团结香港:借着帮助有需要的市民置业,拉近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差距,和谐社会,团结香港。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与房屋研究报告

当今香港时局既已如此,我认为必须通过公屋单位私有化来让自然秩序得以恢复公信力,重踏正常运作之轨……若把公屋单位私有化视为干预,以致有损自由市场秩序,当然属于不公义。

团结香港基金顾问、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

日后若公营房屋的补地价不用跟随市价,会对楼市造成极大影响,包括私人市场的细价楼(低价楼)楼价会下调,令业主变成负资产。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前成员关焯照

团结香港基金会

团结香港基金会(Our Hong Kong Foundation)是一个香港智库组织。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于2014年牵头成立,于同年11月10日举行成立典礼。基金会称要透过集结各地精英,为特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及市民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议。基金会还指将每星期举行会议,希望研究如何令香港回复和谐,以及粉饰北京与香港的良好关系。其目标包括发表研究,改善香港人生活质素,范围包括经济、社会、政府等。基金登记地址于香港中环南丰大厦。基金会顾问包括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厂商会会长施荣怀;其他成员包括海洋公园前主席及“兰桂坊之父”盛智文、新世界发展非执行董事纪文凤,及前政府新闻处处长邱李赐恩等。(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明报有线新闻香港房屋署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报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