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中国9月CPI涨幅低于预期 年内或再“双降”

刊登于 2015-10-14

中国9月 CPI 同比上涨1.6%,低于此前预期的1.8%。摄 : Kevin Frayer/GETTY
中国9月 CPI 同比上涨1.6%,低于此前预期的1.8%。

10月13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9月,中国 CPI 环比(比上月)上涨0.1%,同比(比去年同期)上涨1.6%,低于此前预期的1.8%。同一天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9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这一数字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降幅与8月持平。这已是 PPI 指数连续43个月负增长。

有分析指出,在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CPI走势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今年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 CPI 上涨约0.92%。这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涨幅最大的猪肉价格上涨17.4%,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0.53%。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预计未来CPI有小幅上行的可能,但全年平均涨幅将低于2%,不会超过3%的物价调控目标。今年1-8月份,全国CPI分别同比上涨0.8%、1.4%、1.4%、1.5%、1.2%、1.4%、1.6%、2%。

CPI 上涨有限而PPI却持续下跌。 9月中国 PPI 同比下降5.9%,降幅虽较上月收窄,但已是连续第43个月负增长。这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0.6%、24.5%、18.7%和15.4%,占总降幅的58%左右。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随着物价上行因素消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缩正重新成为物价主要风险,这也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仍有加码空间,四季度不排除再度降息降准。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则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如果CPI进一步走低,央行还可能再降息。

5.9 %
PPI 数据公布前,13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9月份PPI或同比下降5.9%。

声音

通缩压力加大,宽松势在必行。从内部看,PPI持续43个月为负,CPI涨幅放缓,通缩矛盾再度凸显。从外部看,汇率在央行维稳之下逐步企稳,贬值造成的资本外流压力缓解,为宽松创造了条件。四季度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民生宏观分析师朱振鑫、张德礼

PPI相对于CPI下降是市场自发的资源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通过价格的相对变化而实现。人为阻止这种市场的自发调节会延长市场扭曲,从而造成更严重的衰退。

中国网友

PPI下跌5.9%,是在预期之内,反映生产领域通缩压力。CPI涨幅略低于预期,但反映出来的趋势一致,伴随食品季节性供给短缺的结束,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带动CPI涨幅回落,全年维持这一格局,为货币政策提供新的空间,降准降息年内有必要也有可能。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PPI

PPI即“生产者价格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因此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将食物和能源去除后得到的数据,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用于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理论上,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资料来自MBA智库)

来源:中国新闻网信报澎湃新闻中国国家统计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