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录香港

科技与偷情,蛇一般地纠缠

过去19年,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它诱发了偷情,又让背叛更易被察觉,最终,你还得靠它修补关系。

端传媒记者 陈嘉茵 编辑 陈倩儿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5-11-07

#爱欲录

偷情与科技 互相纠缠。图:Sarene Chan / 端传媒
偷情与科技 互相纠缠。

你的伴侣可能就坐在你身边,陪你喝着咖啡,看着电视。但同时他也在滑动着手机,他回答你正与朋友与同事与家人联系──但事实是,他或她正与别人隔空鬼混。对,这很可能是现今网络世纪无可避免的人际关系。

偷情网Ashley Madison惊人的泄密事件激发起社会道德讨论,但亦只不过再一次证实日新月异的科技正在助长大众燃烧人际关系。毕竟,没有这些先进的社交功能,认识陌生男女很不容易──从前你得穿着体面,要在公共场所跟人搭讪,要交换电话;但现在,只要在电脑键盘点击一下,又或者点一下手机屏幕,就可以认识甲乙丙丁。

你好?我好。每天问候,然后加点表情符号,传一张手机自拍照片,再运用仓颉输入法,月月心水打出爱字(当然更多人是用手写版),按下Enter键,虚幻的浪漫跑了出来,偷情的暗涌即成。

“而且很多软件都是免费下载的。”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婚姻辅导员陈彭杏嫺指出,零成本的交友程式,成为很多本来可能都没有意图出轨的男女,面对一试无妨的诱惑。

不过,一切都有迹可寻。

回忆1996年,ICQ即时通讯工具开始兴起,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而19年后的今天,社交媒体已经进化到更加专门及个人化,满足人们各种“交友”需求。Ashley Madison、Lovestruck、Tinder等社交媒体上,这些陌生人甚至专门为你挑选配对注册用户,连选择都过滤,人人都容易结交新伴侣,然后“偷吃”的念头油然而生。

社交媒体的演化,从搭讪到偷情。图:端传媒设计部
社交媒体的演化,从搭讪到偷情。

科技也是双刃剑。一切行为都透过工具,曾发生过的暧昧,曾传来传去的沟通,都留有纪录,历历在目,于是这也成为被伴侣揭发的最好证据。

陈彭杏嫺便坦言,她服务的个案通常都是翻查伴侣手机或电脑邮件,然后发现伴侣出轨。“有时是自己手机没电,随便就借用伴侣的手机用,第三者的讯息意外弹出,于是被发现的。”

公教婚姻辅导会婚姻调解服务处从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所接获的900多宗个案反映出,32%人的离婚原因是婚外情。

背叛,从来是人际关系的致命伤。在香港人的婚姻观念中,这一点,更是没有余地。根据香港明爱家庭服务于2014年5月发布的“21世纪婚姻观.香港”调查指出,1,361名受访者中,95.2%认为从一而终是婚姻的核心价值。

为更深入理解大众对婚外情的看法,端传媒制作了一个名为“你能接受伴侣偷吃吗?”的不记名调查问卷(http://affairpoll.initiumlab.com/),结果将稍后于本媒体公布,并将邀请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分析现象。

当然,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婚外情被揭发,双方都须经历复合或分开的选择。陈彭杏嫺认为,如果决心要修复关系,双方都要学会面对和使用本来带来伤害的凶手 ── 社交媒体。

她建议,伴侣之间尽可能不要再用社交媒体来做弥补关系的沟通桥梁。“被揭发后,尽量别以应用程式,短讯来联击伴侣,因那种讯息正是破坏双方感情的工具,太多讯息,随时勾起伴侣揭发婚外情时的不快回忆。”

陈彭杏嫺说,放下手机,真正面对面才是最好的,“多放时间跟伴侣在一起,让对方有安全感更有效修补关系。”她提议,两个人可以一起的时候,利用手机拍下二人并肩的照片,传达给对方:“让对方知道你人就在这里。”

这大概才是科技对人际关系最建设性的存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