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黄洪:政治失能 民生遭殃

要解决“政治失能”的困局,“强人政治”或“寡头政治”只是饮鸩止渴的办法。

刊登于 2015-08-25

黄洪:梁班子明显是要打民生牌及经济牌,希望借此来挽回低落的民望,为出任下一任特首造势。图为特首梁振英。
摄:Billy H.C. Kwok/端传媒
黄洪:梁班子明显是要打民生牌及经济牌,希望借此来挽回低落的民望,为出任下一任特首造势。图为特首梁振英。 摄:Billy H.C. Kwok/端传媒

自立法会在6月18日以大比数否决了政改议案后,政改五部曲无法按人大常委会的“8.31决定”走下去。有政府官员及评论员说香港进入“后政改时代”,笔者不知道提出者如何界定什么是“后政改时代”,以及有否解说清楚后政改时代与政改时代有什么实际的分别。现实上有关政制改革中有关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以至立法会的选举方法,一无新方案,二无真共识。若说政改争论已经成为过去,只可以说是掩耳盗铃之方法。政改仍然是香港社会不同社群心中的一条刺,黄丝与蓝丝的对阵,并不会因一句“后政改时代”而烟消云散。

现届特区政府表示在余下任期内不会重启政改,所以便宣称“后政改时代”的来临。可惜,这只是政府的主观愿望,希望香港人可以暂时放下政改造成的争拗和分裂,但不会重启政改的决定本身未经民意讨论及立法会授权,本身便会引起争议及面对挑战。而“后政改”与“政改”两时代的主要分别,应该是梁振英所说在余下的两年任期内集中处理香港的民生及经济议题,而不再处理香港的政改议题。

梁班子明显是要打民生牌及经济牌,希望借此来挽回低落的民望,为出任下一任特首造势。但民生与经济议题真的可以脱离政治脉络而单独讨论吗?只谈民生经济,不谈政治的想法,根本不设实际。例如最近出现的高铁超支是经济议题、铅水事件是民生议题,但明显大众认为均是“民生遭殃”,大众关心的是政府的行政及监管能力是否出现问题,为什么能让高铁工程一再延误及超支,为什么让公屋的发展商在交楼后短期便出现不合格的铅水供应?市民忧心的是政府的表现不合格,民众认为政府的管治水平每况愈下。没有一个民意授权的低民望政府,民生经济问题,也变成行政及政治的问题。

不断成立委员会、研究、争拗

没有一个能协调不同阶层利益的立法会及政治制度、没有一个有强大民意基础的行政机关,民生议题如加速公屋兴建、设立全民退休保障、设立标准工时,只会不断出现工商界利益代表与基层利益之争。不断的成立委员会、不断的研究、不断的争拗,民生议题及经济议题对社会造成的分裂并不会比政改争论少。

香港政改的朝向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民意授权的政府,行政长官应该有民望、听民意,由人民选举产生。而立法会应能代表及整合不同的阶层利益,尽力加强团结共识。可惜单集中民生及经济议题,一个政治失能的政府,只会引起人民更大的不满,认为就是因为不民主的政制,市民无法透过真正的选举去选走不合格的行政长官。而没有一个能协调不同阶层利益的立法会及政治制度、没有一个有强大民意基础的行政机关,民生议题如加速公屋兴建、设立全民退休保障、设立标准工时,只会不断出现工商界利益代表与基层利益之争。不断的成立委员会、不断的研究、不断的争拗,民生议题及经济议题对社会造成的分裂并不会比政改争论少。

放在香港面前的重大民生及经济议题是人口老化及房屋售价及租金狂升。政府要集中解决的民生议题,包括:退休保障、医疗卫生、长期护理及房屋。这些议题经已在上述“成立委员会、进行研究、未能有共识、再成立委员会”的怪圈中兜兜转转二三十年。要切实面对及解决这些民生大问题,香港社会不能避开现时香港政府“政治失能”的困局。

人民充权社群对话达到团结

要解决“政治失能”的困局,“强人政治”或“寡头政治”只是饮鸩止渴的办法。从台湾及韩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来看,强人政治未能长治久安。虽然,民主政制的发展不一定能带来一个人民完全满意、有政治意志又有执行力的政府。像陈水扁与马英九由最初非常受人民欢迎,后来又变成民望低落的领袖。但台湾及韩国的民主制度保证了政党的轮替的可能性,人民用选票送走不合格的领袖及代议士,正正是在制度上保证人民的声音能够得到正视,而人民亦自觉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充权的可能性才能令人民真正参与民生、经济、政治、文化、环保议题。透过参与不同的社群才能有对话、有理解、有尊重,来达到社会的真正团结。在参与的过程中,公民社会亦可以与政府携手去解决长远的问题,这样才能根治香港“政治失能”的困局,避免“民生遭殃”的一再发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