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zh-hans
/
仅限会员
评论| 从华语青春片的式微,谈Z世代想看到怎样的青春电影
什么是“青春片”?这是一个约定俗成却难以精确定义的说法。它既凝结了观众默契的联想,也涵盖了多样的形式与表达。准确地说,青春片是一种题材,一种关于希望、变革、痛苦与个体能动性的文化想象,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类型。 在2010年代的华语影坛,一类脱胎于青春文学改编潮的电影,曾持续占据市场主流的目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左耳》《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作品,以类型化的叙事与美学不断重演“国产青春”的叙述母题。这类青春片是成功将“青春”概念去政治化的市场表述,也深刻参与了一代人的青春文化建构。 但今天,这股热潮显然已经退却。青春片的式微是否意味着更大的危机?当电影不再是情感与记忆的共同承载体,
/
仅限会员
评论| 仿佛无事发生:台湾艺术家袁广鸣 “日常战争”巡展至美国后
来到旧金山,展品“日常战争”的语境脱离了台湾,被普遍化为一种关于人类的、与世界上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战争相共情的、浩瀚历史中的一隅。
/
仅限会员
评论| 台湾大罢免结果分析:“反共护台”失灵下,罢免方为何全面溃败?
大罢免所要争取的目标选民并不欣赏蓝白两党,但不等于他们同意罢免方对问题的“诊断”,认为蓝白立委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