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zh-hans
/
仅限会员
记者手记:谁真的在乎校园里发生的那些事?
看著教育局、专家对欺凌的意见时,我感觉像看到了两个世界似的。真实的世界如此庞杂,而“指导”却像一本名著被简化后、再缩窄成为一句“中心思想”一般。
/
仅限会员
“请给我扣篮和梦想的权利”:一支“难民二代”篮球队的故事
他们在此出生成长,却从来被当作是“外来者”。这个“他者”的烙印,甚至一度剥夺了他们带著自己的球队参赛的权利。可是,打球这么有趣,小小的一个球场,允许有这么多的梦想⋯⋯对这些不满18岁的“难民二代”,灌篮,就像做梦那样珍贵。
/
仅限会员
从乌克兰到法国,从行动到碰壁:激进女权组织“费曼”的十年起伏
一开始,二十出头的她们,在大学宿舍读书、讨论女性觉醒;接着,她们以裸露的胸部为“武器”,成了街头激进抗议的代表。从基辅到巴黎,她们被描绘成“第三波”女性主义的先驱。一晃十年,曾经的先锋,光环渐褪。
/
仅限会员
零工经济的江湖里,斜杠青年们载沉载浮
原来这里“就是大杂烩、大卖场、大Bazar,”虽然“卧虎藏龙”,但“大多数都是低端生意。”互联网没有除掉中间商,也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平,反而让更多人沉在底层。而他们要做的,是从底层攀至顶端。
/
仅限会员
“不可承受之重”:在卢旺达大屠杀阴影下长大的年轻人
今天的卢旺达,以14至26岁的青年居多,占了全国人口的四成。24年前的那场大屠杀,彻底改变了这些年轻人的命运。怎样正视历史?怎样区分偏见?怎样批评地看待长辈?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经历过这些课程。不同的是,在卢旺达,杀戮的“绝望”,如影随形。
/
仅限会员
高龄海啸来袭香港,“虐老院”就是我们的未来居所吗?
香港2030年将迎来高龄海啸,未来30年,要新增458间公营安老院舍才能满足需求。而受制于找地难题,目前每年最多新增3间,鸿沟已然难填。过去没有规划,如今缺地缺规管缺人手,“寿则多辱”的命运,香港人还能逃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