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蒙页:后默克尔时代,中欧将有“体制之争”?

欧洲对华立场未必会像一些评论预测或希冀的那样持久地“强硬”、“以价值立场为主”。

截至发稿时,德国大选后续谈判初步结果出炉,“红绿灯”联盟各党(社民党SPD、绿党及自民党FDP)宣布于周四(21日)开始正式执政联盟谈判。此前联邦议会大选结果得票率分布为社民党25.7%,绿党14.8%,自民党11.5%,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属的传统中间偏保守派大党基民盟(CDU/CSU)则以22.5%、即本党在联邦大选史上最低得票率“惨败”。其余两个少数党派左翼党(die Linke)和极右翼民粹政党“另类选择党”(AfD)分别获得4.9%和10.3%的得票率。

目前组阁工作仍在进行中,是否在年尾能有最终结果仍是未定数,不过眼看绿党、自民党和社民党共同执政的组合很有可能成形。而摆在新联盟面前的问题是一致的,即在默克尔离开后,欧洲火车头、政党利益更加分散的德国,能否和其他欧盟国家一起,寻求更一致的对华立场——留给欧洲的终极问题是,在民主体制当下的危机下,欧洲被期望扮演什么角色,又能否实现?而这样的转向是否持久,长远来说欧洲能否突破默克尔的遗产,光看政界和学界,恐怕还不足够。

2021年9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竞选广告牌显示 Annalena Baerbock德国绿党的总理候选人,Olaf Scholz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 的总理候选人和 Christian Lindner德国自由民主党 (FDP) 的主要候选人。
2021年9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竞选广告牌显示 Annalena Baerbock德国绿党的总理候选人,Olaf Scholz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 的总理候选人和 Christian Lindner德国自由民主党 (FDP) 的主要候选人。

总理造就者:少数党决定执政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