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四问香港罕见五级火:大埔宏福苑火灾至少44死,为何大火?如何救火?

警方拘捕3名男子“误杀”。

四问香港罕见五级火:大埔宏福苑火灾至少44死,为何大火?如何救火?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严重的五级火火势仍未扑灭。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也邀请你在能力许可下,成为会员以支持我们的长期报导工作。

香港大埔宏福苑于11月26日下午发生近年罕见严重的五级火、波及7座大楼。根据香港时间27日凌晨5点48分的最新救援简报:至7点发稿前,火灾新增72位死伤者,包括1名殉职消防员在内的至少44人死亡,其中40人于现场发现时死亡,另有4人在送医过程中死亡;有至少279人失踪;伤者大多因火场热空气造成吸入性气道创伤,在深切治疗部靠呼吸机治疗;另有人烧伤,或一氧化碳中毒;有找到生还者。

消防称4座大楼的火势已被控制,救援从低层往上进行,搜索进行到13-23楼,灭火去到5-18楼;有7名消防员受伤。共出动11条消防喉、28条旋转梯、196台消防车、98台救护车,共1200名消防及救护人员。

截止发稿前,火势已燃烧接近16小时。7座大楼接连燃烧,火势蔓延多个楼层,是今次灭火救人的最大困难。消防预计救援需要持续到27日黄昏。

此外,警方在凌晨以“误杀”为由拘捕3名男子,怀疑正处于大维护工程中的大厦外墙的保护网、防水帆布等未符合标准,并在唯一一座未被波及大厦的每一层电梯大堂都发现易燃的发泡胶。警方怀疑建筑工程公司“严重疏忽”,不排除发泡胶为火势蔓延的原因,被捕者即为该公司的两名董事和一名工程顾问,至发稿前他们仍被扣留调查。

警方称“极度重视”本次事故,未来也将调查包括地盘的大判、二判、所有判头甚至工人,不排除更多人被捕。不过由于警方目前未能进入现场,因此有关“违规”的程度、责任人、具体资料等都“在调查中”。

伤者方面,医管局已协调9间公立医院作出戒备,玛丽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烧伤中心、以及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的高压气治疗中心正在接收伤者。医管局又指,精神健康求助热线“情绪通”接收来电有明显上升趋势。

端传媒当晚在现场接触了受影响住户﹐并访问到中科监察主席潘焯鸿、地盘工程师、资深消防员,并整理目前的最新资讯,从现场灾情细节、棚网阻燃性、大维修工程的问题、地盘行规行情、消防员观察、宏福苑人口与各种救援工作等等不同角度,尝试解答目前几个关键问题。

此外,27日凌晨约1点16分,特首李家超见记者交代火灾情况,形容“现场情况逐渐受控”。他指目前首要工作是扑灭火灾、救援被困居民,第二是救治伤者,第三是支援善后,之后会作全面调查。

讲述死伤人数后,他特别提到中国主席习近平、港澳办、中联办对火灾的重视、对港府的支持。早前网传深圳消防车来港支援,李家超指收到周边城市联络愿提供协助,但基于已逐步控制火灾,港府评估应可全面控制火场。

早前有较低层逃生居民告诉传媒,大楼火警钟从头到尾没有响,全靠自救。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严重的五级火火势仍未扑灭,中华基督教会广福堂内坐满等候的市民。摄:邓家烜/端传媒

火灾现场的心焦

27 日凌晨,记者在中华基督教会广福堂(其中一个庇护中心及失踪者中心)遇上陈先生与胡婆婆。二人原本互不相识,只是同样寻找家人期间决定结伴行动,“成层楼都无人报平安,吓到阿婆(指胡婆婆)都不知多担心。”

陈先生的 70 岁阿姨住在宏昌楼 27 楼,他说在 26 日晚上 11 时 40 分左右,才听到警察告知“救到 13 楼”,“但之前一直都无声无气”。胡婆婆的哥哥被困在火势更严重的宏泰楼,她指哥哥刚做完膝头手术,行动不便。她不断询问哥哥是否平安,但一直没有回应。

“没消息、没通知”陈先生反复告诉记者,他也知道现场混乱,但不满民政处没有做一个报平安公告版:“连民间都做了一个表出来,民政处都没有”,警方公布的188978求助热线已经打不进去,“婆婆那边成班人打过去,才好彩打通”,他则打了十几二十次。

一班市民已经围著周边走了又走,看不太到火,但很多烟还在往上攻,楼层都停电了。陈生带了很多尿袋(充电宝)来,分了两个给胡婆婆。陈生儿子很担心,他则是晚上8点才来到,“有些人4点多就来了,以为(我到时)资讯已经很透明,结果还是一块云”。现场一直分流家属,但人不心安就会往前涌,要么在楼下热锅蚂蚁一般。

胡婆婆的哥哥从下午4点多开始不接电话,她估计哥哥是在屋子里,只是不想亲人担心,“他行动不方便,走不到,是在等什么事发生了。”早前她见到网上有平安表,“老实说,我不知道是不是逐层楼在救”,因此来到灾场,希望能为救援人员提供信息。

“我深信他是在屋子里”,就在这时,胡婆婆电话响了,陈先生接住话头,“她长途跋涉过来是好的,不然阿哥也没人救”。不料,这通电话是噩耗。她情绪激动。临走前,胡婆婆捉住陈先生的手臂:“我走先了,希望你家人无事。我哥哥已经……我现在去见他最后一面。”

同日凌晨时分,记者于火灾现场接触到宏昌阁住户李先生,他指太太仍在23楼的单位内。“从下午3点几到现在,仍未能救出来。”他说下午3时多首先收到老婆微信通知大厦著火,“初初没想到这么大件事,我问她走不走到?她说走不到,楼梯很多烟,我说那么你关门留在安全地方,哪边没火、没烟就打开窗唞气。怎知道愈烧愈劲,就困在上高。”

他指今天自己身处大陆,得知消息马上赶回来。访问前半小时,他仍能与老婆联络上,下午至今,他有时跟她联络到,有时不行。“她暂时仍安全,就是困在家中,感觉很热和喘不过气。里面已经无水无电,想整湿毛巾不行,没电想充电又不行。暂时是安全,但始终被火这样烘住,时间一长还是一定有危险的。”

“都系等救,无乜可以做到。佢又做唔到,我又做唔到。只系喺度等。”他说。他们已经通知了消防单位内有人被困,但是因为始终火太大,消防无法上去营救,只能等待。“担心也没办法。”

宏福苑的大维修工程,早前已卷入天价及围标争议。“什么原因都有机会,好多事很混乱,ICAC 调查中,无论法团、承办商都很混乱。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食烟或其他原因,引致灾难性的火灾。所有事情都有一个问号。”他无奈道。

李太暂时最新的录音讯息寄送于26日23:18分,音质沙沙的:“老公,几时来人救我啊,我顶唔顺啦。”李生猜测是烟雾让她已经很难说话。23:27分,李生发去两条文字信息,鼓励她消防员就快到,要挺住,但李太没有回音;23:54分,李生再发去两条16秒和9秒的语音信息。

四条从他这侧发出的绿色信息孤独地等待著,何时屏幕那侧能出现跳跃的三个黑点,证明太太还在打字或录音。

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一名途人拍摄宏福苑多座住宅大厦的火警现场。摄:AFP/Getty Images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

Q1:起火原因未明,但导致火势蔓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棚网会是起火的关键吗?

对于目前的起火原因,香港消防处和警方在11月26日晚的记者会中都还未披露,但中科监察主席潘焯鸿直接向端传媒表示:不论原因为何,阻止大火蔓延的关键在于建筑外墙的“棚网”,若棚网不合格,便会导致火势迅速变大、蔓延至多座大厦。

“棚网”就是公众通常见到的、覆盖在大楼棚架上的绿色的网。潘焯鸿指大楼可分无人使用或有人使用(居住的楼宇、或使用中的写字楼)两种,而屋宇署根据《建筑物条例》发布名为APP070的技术文件,要求只要棚架搭设在有人使用和居住的楼宇上,就必须要使用具有“阻燃”功能的棚网:“网或帆布能烧著就会有消防危险,而且(使用中的楼宇)里面也有家私杂物等烧得著的东西,所以(火势)更加来得快。”

端传媒亦访问从事地盘30年的工程师罗先生,他认为大火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结合。他也指“棚网99%不合格”,是非阻燃棚网,加上棚架可能有各式各样纸皮、杂物、天拿水,再加上环境干燥,楼宇密集,所以火势蔓延迅速。

棚网“阻燃”的意思并非完全不能燃烧,而是“烧得很慢”。潘焯鸿指国际通行欧洲、美国和中国大陆三种标准,“最低标准是大陆的,但只要阻燃能够做到,其实也是安全的”。

使用不合规格的棚网“特别危险”。类似的案例出现在2023年尖沙嘴海员俱乐部酒店重建过程中的通宵四级火,以及今年10月中环华懋大厦发生的三级火。但因为海洋俱乐部当时是无人使用的地盘,因此没有违法;而中环华懋大厦当时有人使用,事件导致4人因吸入浓烟而受伤、1人一度危殆。

他指“(华懋大厦)那些网偷工减料,最终整栋楼的网都被烧晒(完)”。事后屋宇署亦调查棚网是否合规,“政府也给全港专业人员发信,要求全港地盘检查”。

他指,在开放式的楼宇中,外棚一旦迅猛起火,内部所有的单位的门口和窗就会被黑烟包围:“浓烟会令人走不了火(无法逃生),不是烧死、热死,根本是焗死。”

目前宏福苑及7座大楼有至少200人报失踪,潘对伤亡情况并不乐观,“我相信一定三位数”。他估计大火会烧至翌日,很可能只能等到“没有东西可以烧为止”,他亦担忧“水务署可能都会出现不够水(压)的情况”;“每个单位市值大约400万,当内部财产200万,3000个单位,可能已经损失了180亿元了”,楼宇结构未必有即刻倒塌的危险,但若死伤众多,“根本不可能再住人,可能未来整个屋苑要拆掉重建”。

对于大火的蔓延,外界亦推测与没有使用金属棚架有关,香港工权会过往呼吁地盘将传统竹棚取代为金属棚架或铁架,以降低燃烧的可能。不过潘指出,竹子虽然可燃,可是棚竹蔓延火力的能力很低,“令火势蔓延的还是棚网”。他指棚网除了有“垂直蔓延”的特性外,还有“阴燃”和“滴燃”的特性——“它是著火的胶,就算见不到火,都可能一滴滴下来,被风吹到其他地方,就会继续令那些地方著火。”

他指只要金属棚架外用到的都是不合规的棚网,那么“是一样的效果”。

至于有人质疑地盘工人抽烟的问题,罗先生强调地盘不准食烟,但相信该问题是“无王管”,只有很少管工监督工人,“四面墙都有人做事,他可以派多少人看著工人呢?可能一个管工走两三座楼,看不到这么多。”

不过,截止本报导发出前,仍未有明确证据指向有人抽烟导致火灾。特首李家超指已成立专责小组全面调查,事件必定会交予死因研究庭。另外房屋局的独立审查组也会就建筑物的外墙保护材料是否符合认可阻燃标准,进行调查,采集样本作化验,有任何情况会依法追究责任。

他又指,屋宇署和房屋局的独立审查组会采取特别行动,针对正在进行的工程,要求注册建筑专业人士和承建商全面去覆核棚架保护网等用料符合标准,并提交报告;另外亦会主动抽空地盘有关的保护网及保护膜是否私合安全要求,会抽样进行测试。

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多座高层住宅起火,浓烟与火舌冒起。摄:VCG/Getty Images

Q2:哪些部门与“棚网”责任有关?交涉经验如何?

因为关心楼宇棚网问题,过去几年,潘焯鸿一直与政府各部门打交道,希望促成替换维修中屋苑的棚网。根据APP070,可执法的部门包括屋宇署(在私人大厦)、房屋局的独立审查组(在公屋、居屋)、劳工处和消防处4个部门。

他向记者表示,屋宇署、和房屋局的独立审查组应负责鉴别文件真伪,若文件有假“要拉要告”,文件不足“应不予开工”;消防处若知道有火警危机,“应即时出 instruction 给 owner,要求及时移除火警危险”;劳工处责任略窄,负责棚架上工作的工人的安全。

潘指他曾为多个屋苑向这些部门争取重视棚网问题,但反馈不佳:“我至少(跟这些部门)出过80个电邮,包括(是次著火的)宏福苑、(火炭)穗禾苑等”。他认为穗禾苑的情况在全港属比较危急,“因为大楼设计通风,而且没有防火门”。他自2023年12月起非常关注穗禾苑的情况,也曾与专业人士剪了小块棚网做检测,“虽不是在实验室进行,但网一直烧得很厉害,影了video,很明显是不合格。”

但在他的经验中,大楼法团主席“坚持保护维修商,说网是可以的,又拿不出文件”,他指自己一路向各部门投诉,直到2024年5月维修商才拿出检测报告, 可他称报告也是“假的”,“因为棚网的颜色不一样”。他们再向房屋署投诉,“至8月有区议员出面表示棚网安全”;2024年12月,才再有新的检测报告,更换了部分棚网,“但我们仍是不满意的”。

去年,潘焯鸿被工程公司入禀高等法院控告诽谤,指其Facebook帐户及“中科媒体”Youtube内容涉嫌影射该工程公司参与穗禾苑业主立案法团围标,要求他删除涉案帖文影片并赔偿。

罗先生认为,现时政府的技术文件虽然对棚架材料有阻燃性要求,但实质运作由“谁去检查、怎样检查是没有提及的”,基本上是个漏洞,要靠业界自律。他指出,政府人员到现场检查棚架主要看是否安全稳固,不会单就棚网检查。他亦有和潘焯鸿类似的观察,指合规格的棚网点火会烧著,但会自动熄灭,而以他所知行内会在地盘剪棚网,用火机烧一烧就最稳妥,若由下向上点燃,几秒后熄灭就合格;更好的做法是定期再剪一幅棚网测试,确保每一批货都没问题。

潘焯鸿指,早前亦曾就宏福苑的问题向政府发出邮件,但指有关部门发布误导市民的回复,令市民以为棚网安全且该地盘不易著火:“政府部门阔佬懒理,有法不执法”。而在众多部门中,潘认为“最不负责任的就是消防局”,他称向消防处处长杨恩健发了超过10个电邮,但感到对方都不予理会。

他很激气:“我们有法律的,怎么会放宽(标准)呢,如果放宽的话,为何不公布、不通过立法会修改法例呢?法律是法律,有人犯法、甚至给假文件政府,但都低调处理不追究。”

他也告诉端传媒,购买阻燃棚网的成本很低,“在大陆买很便宜”,但相关部门“有法不依”,因此维修商也不以为意。

罗先生指,大厦维修比起楼工程的监管较为松散,虽然都受屋宇署和消防处监管,但无顾问公司和发展商的驻地盘工程师监督,而且业主立案法团未必具备专业知识选取合适的承建商,有机会让承建商有机可乘。

在大火发生前,楼龄超过40年的宏福苑牵涉高达3.3亿元的“天价大维修”工程方案,据报天价维修费引起住户强烈不满。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严重的五级火火势仍未扑灭。摄:邓家烜/端传媒

Q3:在这类接连燃烧多幢大厦的火灾现场,救火的方式一般是怎样的,困难在哪里?

消防处处长杨恩健指:“我们面对的困难是到达现场发现有很多的楼层著火,有发泡胶等情况令火警蔓延加快,火经走廊烧著一些单位,里面又会产生浓烟和热,同事要从地下一层层推进。”过程中亦要替换人手,一层层灭火。

一名年资近30年的消防员匿名向端传媒解释,最近香港天气较凉,可能很多人在家中开窗,“火势很快可以‘舔到上去’单位里面,今天还很大风和干燥,火亦很快蔓延到其他大厦。”他指风的影响很大,“因为大风,火舌才会吹到隔邻几座,蔓延到7座大厦都在烧。”

他形容这是“史无前例严重的火灾”。“虽然还没公布所有伤亡数字,但有200多人失联(截至26日数字),连续烧了七座大厦。这次火警﹐我会说是香港开埠以来较严重的住宅火警。”

“火烧连环船,多座大厦,你需要拯救的人会很多,需要去扑灭火警的单位会很多。”该名消防员解释救火的逻辑:“天气干燥时火灾很容易迅速蔓延,争分夺秒,要跟时间竞赛。”他提到“闪燃”的现象,即火烧著物件后产生烟、内含可燃气体,若热力足够气体便会自燃,室内所有烟变成火,“同一时间(这些东西烧著)就会整间屋都一起著火,我们叫做闪燃。”

该名消防员研判认为伤亡数字可能会很严重。他说﹐一个正常成年人在火场跑楼梯已经困难,遑论是老人家。“很老实说,如果你走得甩早就已经走掉了,你也很快会和你的家人报平安。但是有200多人失联,到现在都是 missing 的,那么伤亡数字可能会很夸张。”

消防处在26日晚上会见记者时曾提到,未知何时可以扑熄火灾;暂时亦未能到达部分楼层单位,但有与住户保持联络。

以宏福苑宏昌阁为例,大厦一梯八伙,高31层楼。受访消防员指,火是由下而上烧,消防队伍只能从低层灌救至高层,“一直从底扫上去。假设有8个单位,你只可以扑灭低层所有8个单位,然后逐层逐层的上。”其余的就由钢梯射水,但是射水不一定可以扑灭较高层单位的火;也不能一边派人救一楼,一边派人救五楼,“三四楼烧上去,五楼的人就受不了。”

他坦言作为消防员也是人,有如呼吸器的时间限制、体能极限,“灌救是非常困难的,消防员都是人,他唞唔到气,也是做不了救援。”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严重的五级火火势仍未扑灭,庇护中心内的市民。摄:邓家烜/端传媒

Q4:宏福苑住了多少人,年龄分布如何?政府和非牟利机构正提供怎样的援助?市民之间又如何组织在地的互助行动?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大埔宏福苑人口总计有4643人,65岁以上的长者有1701人,占近四成;其次为25-44岁人士,占近三成;0至14岁人士约有422名,近一成。该区年龄中位数为56.6岁。

截至26日晚上9时半,庇护中心的使用人数达至900人。中心目前有医生和护理人员,民政事务署、社会福利署、警务人员及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人士,以及关爱队在场。死伤者家属将可申请紧急救援基金或特别援助基金。

一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员于26日晚向端传媒表示,就其工作的范畴,目前政府正调派人手支援各庇护中心的运作,以及在葵涌殓房、富山殓房或其他地点工作,陪同死者的遗属,并协助受影响的居民安排临时住宿。

救世军向端传媒表示,因应宏福苑火灾事故已作出紧急支援,包括大埔青少年综合服务将通宵开放单位(大埔大元邨泰民楼3楼301至306室),受火灾影响的居民可前往暂避休息。另外大埔长者社区服务中心今晚将延展服务时段,通宵看顾有需要长者及支援护老者。机构军官已在上述两个单位作紧急及情绪支援,并已发送大人及小孩冬衣、袜、拖鞋、鞋。

政府呼吁各界捐款捐物,若在其他区感到精神困扰也可求助,并指将利用过渡性房屋、酒店业界、青年旅馆等安排短期住宿。

而民间早已展开自救互助行动,除了网上的平安表,还有街坊物资队。物资队的 Cherry 说,队伍没有正式成员,全都是林村、太和等地来帮忙的大埔居民。“全部人都唔识,是自发来的。”她指市民捐了大量物资到社区会堂,大部分都是睡袋﹑防寒衣物﹑食水﹑后备电源等,后半夜也多了商户送来熟食。她表示自己带了毛毡过来,“毡是真的缺乏,社区会堂只提供地方,无其他物资。”

记者问 Cherry 有甚么想透过传媒对香港人说。“少点怨气吧。听到很多人说‘咁大火,点解唔升到五级’,觉得有少少心悒(难过),因为有常识都知道,升上五级火等如说消防员唔上(不能上楼),如果去到灾难级别,就只能等到烧完为止。消防员都想救每一条命,所以他们的决定就不要去质疑。”

不过她朋友的妈妈还在著火大楼的其中一座,虽然暂时“安全”,但单位位于高层,消防暂时无法营救。

(香港红十字会建议,如市民因大型事故感到不安,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暂停接触相关新闻或社交媒体片段
    大量重复观看事故画面可能加剧焦虑与情绪波动。可先暂停浏览与事故相关的影片、新闻或社交平台内容,让自己有喘息空间。
  2. 留意自身情绪反应
    在大型意外后出现担心、恐惧、气愤、失眠或持续想起事故画面,都是正常的压力反应。若上述情况持续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支援。
  3. 考虑使用心理支援服务
    香港红十字会提供“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服务,如感到不安、恐慌或不知如何调适情绪,可致电(+852)5164 5040 或透过 Telegram @hkrcshallwetalk 预约,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员或义工提供支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