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对话之岛2.0”!在这里,端的特约撰稿人将提出一项讨论主题,并进行 AMA(Ask Me Anything)开放式问答。你可以在评论区针对该主题写下想法,也可以提出其它好奇的疑问。撰稿人将于活动期间在评论区回应,邀请你一起开启对话、参与讨论。
关于特约撰稿人——杨不欢
你好,我是媒体人、专栏作者杨不欢。与端的合作关系也已有10年,关注文化、身分认同和性别议题。伤害过各地人民的感情,但依然想要真诚地表达自己。
讨论主题——交叉时代:身分、议题和主体性
know your privilege,了解你的特权,是近年来进步社群为了自省或警醒他人常常提及的短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觉得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时代。这个时代是这样的:进步社群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地细腻,权力的幽微层次被逐丝剖析,而保守世界反应也前所未有地激烈,迫不及待想要将对方建立的推倒重来。而事实是,社会复杂的层次让每个人的身分都多重叠加,大多数人,可能都可以成为某种语境下的弱势群体;相应的,也都是某个语境的既得利益者。在议题、身分高度交叉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主体性,和看见他者的主体性是重要的一体两面,这需要放下很多既定思维、傲慢和本位主义,至少尝试踏进越来越多的河流。
撰稿人杨不欢作品精选
黑人茱丽叶,被白人种族主义及其华人吸收者抨击的“她者”
一件在剧场界存在多年,稀松平常的事,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轩然大波?

杨不欢:乐队的夏末——京圈摇滚,与被流俗理解的五条人
观众可以将之解读为艺术与商业的矛盾、自由与规范的矛盾、高尚与庸俗的矛盾,但观众常常忘记,这样的情节常常也是最典型、最主流、最被喜闻乐见、因而最流俗的。

杨不欢: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谈恋爱,有正义可言吗?
哪怕在已经结构化的不平等权力体系下,任意组合也还是可能出现满分答案,可是这改变得了权力的性质吗?

杨不欢:民主的假象,与撕咬的真相——大陆女团选秀的克里姆林宫学
文化观察者乐于从中提取一些普世性的社会意义,例如社会的性别观念折射,娱乐产业的发展;但在专业追星的“饭圈”“秀粉”观众眼中,节目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揽佬《大展鸿图》走红之谜:广府之外的“广东”与“后香港”碎片
《大展鸿图》MV最后。画面打出一行字:“感谢 中国香港史上胜出最多骑师潘顿出镜”。整句繁体字中,只有“国”字用了简体。

💡 看完特约撰稿人杨不欢的讨论主题“交叉时代:身分、议题和主体性”,以及精选作品,你脑中有浮现什么想法或疑问吗?欢迎在本篇评论区留言,与撰稿人一起讨论议题、交流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