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Z世代”,一个频繁出现在公共讨论中的名词,被人们谈论、分析,也被贴上各种标签。他们的成长几乎与社群媒体的兴起同步,限时动态成为日常,演算法成为叙事。这个世代,往往被视为破碎时代的缩影:分众的社群、碎裂的公共空间、短暂的情绪连结。他们被凝视、被定义,但“Z世代”真是一个世代的现象,还是他们被上个世代书写下的结果?端传媒推出“成为Z世代”系列专题,从个体出发,探问他们的精神、情绪、爱与慢生活。本篇聚焦 Z 世代如何想像“老去”。在台湾,人口快速老化与少子化已成资讯洪流中的日常背景;在低薪、长工时与高房价之下,这一代如何设想未来,又如何面对死亡与选择——并在不可预期里,保住对生命的主导权。
那只猫是在通往顶楼的阴暗楼梯间找到的。
曾经被全家养得圆润亲人的小猫Kuro,后来变得骨瘦如柴,眼神里满是畏惧。自从外公卧床后,家里的气氛就变了。脾气日渐暴躁的外公总是吼著违心的话:“不要管我了,反正我就是被抛弃了!”他令身边的人感到害怕,连申请的外籍看护工都待不住。于是外婆的生活被长照工作填满,原本常在人脚边撒娇的猫,成了妨碍动线的“绊脚石”,时常招来不耐烦的喝斥,渐渐地,学会了躲藏。
外公过世后,早已心力交瘁的外婆再也无力看顾Kuro,母亲的手足间也因承受不了长期的长照压力而撕破旧情。当亲戚奉命来接走Kuro时,全家在透天厝里翻箱倒柜、此起彼落的呼喊,最终才在通往顶楼的角落上找到了唤不著的牠,眼神直愣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