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死刑释宪一年后:惩罚落下、责任未了,不正义的情绪将往何去?

死刑释宪一年后,第一声枪响落下,国家责任却仍未了,被害者家属的痛苦及困惑何处安放?

台湾死刑释宪一年后:惩罚落下、责任未了,不正义的情绪将往何去?
法务部矫正署台北看守所。摄:陈焯煇/端传媒

有阵子,六十多岁的张介能时常失眠,夜半开车四处游荡。高屏山区产业道路蜿蜒,吊桥下潺潺水流声时常伴他入睡。偶尔张介能会到望高寮,记起身为地科老师的妻子告诉他,灰秃的山陵,是类似月世界的恶地地形。黎明将至,他怀抱装有妻子衣物的花色布包,看著月亮沉入西边。

十一年前,张介能的妻子在高雄一处市场遭人随机跟踪杀害。曾获得师铎奖的她,甫走过五年抗癌历程,事发前三天,才结束与合唱团为收留机构举办的募款公演。

“闭著眼睛,有时候是一团黑,有时候是一团白,然后渐渐扩大。”

张介能是第一个赶到妻子遇害现场的人。往后的日子,他无法止住懊悔,怪罪自己曾称赞妻子的厨艺,使她为了准备料理而驱车前往市场。巨大杂讯充斥昼夜,张介能深怕继续闭著双眼,便会迎来爆炸。医师告诉被诊断出忧郁与躁郁的他,无论黑或白,一旦爆炸,就是失去理智的时候。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