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Charlie Kirk之死:如何理解新世代保守派教父的政治轨迹?

他的“辩论”有效果吗?不重要。他的真正身份是特朗普的佣兵团领导人。

Charlie Kirk之死:如何理解新世代保守派教父的政治轨迹?
2025年9月11日,美國猶他州奧勒姆市中心公園,民眾在守夜活動中悼念右翼代表人物 Charlie Kirk。攝:Jim Urquhart/Reuters/達志影像

【编按】:Charlie Kirk 被枪杀引发的舆论风暴中,几个等号被这样建立起来:Charlie Kirk=最暴力的右翼=被反噬=反对者是“左胶”。这些联想有对有不对——若仔细分析,读者或会惊叹于这些等号背后更宽广的思潮战场——那不仅是美式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的传统对立,而是保守主义本身的特朗普特色;其对手或许并非传统左派,而有可能是受到虚无主义、亚文化、另类右翼影响的人。

很多人就像今年新锐电视剧《混沌青少年》里的大人,除了基本的道德观外,不知还能如何理解这些升级的暴力;反暴力、反拥枪、言论自由的老三样,好像没有错但好像也不够喉。谁在发挥作用,谁在失去影响力?说到底,这单枪击案只和美国有关吗?我们所处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端传媒尝试通过三篇评论文章拆解这些问题:1、在美国右翼中,Charlie Kirk是什么位置?与特朗普共同创造了怎样的新右翼?2、枪手令人难以辨识的政治立场后,可能有怎样的极端暴力的网络,这个网络如何造就全球枪手中的年轻队伍?3、美国的其他政治思想为何失效,是被压制还是拱手相让,需要怎样的反思?

本文为第一篇,另外两篇也将在本周发表。敬请读者留意,也欢迎留下你们关心的问题。

在Charlie Kirk遇刺身亡几个小时之后,一个问题立刻引发激烈争辩:他是一个落实民主精神的对话者吗?一方面,不只右翼的评论人经常主张Kirk用辩论说服人,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就连知名的自由派评论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Erza Klein也表态,认为Kirk在这个时代的定位是“以正确的方式实践政治”,主动与意见不同的自由派对话。另一方面,不少泛自由派、进步派的评论人则无法接受这样的定位方式;他们强调Kirk的立场对许多弱势群体充满敌意,对自由派而言,他所谓的对话充其量只是挑衅,甚至经常已经构成威胁。

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立场其实共享同样的前提:不论是哪一种定位方式,人们经常都把目光放在Kirk与自由派的互动之上,争论的只是该将之理解为有建设性的对话,还是无建设性、甚至具危险性的对抗。

但是,著眼于他和自由派的互动,是理解Kirk最恰当的方式吗?他所留下的主要“遗产”,真的是他和自由派对话/对抗的尝试吗?实际上,Kirk创造的事业与其说是在和自由派对战,更重要的特质其实是取代了既有保守派组织在青年之间的影响力,协助特朗普在近十年之间垄断共和党。是Kirk这样的人和特朗普合作,共同定义了当代身为美国保守派、特别是保守派青年的具体意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