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第36届金曲奖:沟通机制与事在人为,谁忘记了音乐的美好?

金曲奖对外的沟通向来有制度面跟人治的问题,脉络难以完整。它可否成为一个更有威信与影响力的奖?

第36届金曲奖:沟通机制与事在人为,谁忘记了音乐的美好?
“年度歌曲奖”得主:〈星期五晚上〉Energy《Here I Am》。图:金曲 GMA  Facebook

金曲奖隔天,评审团主席在社群上,针对前一夜媒体提问,一问三不知的状况,作出回应。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容我完整贴出回应全文:

各位采访金曲奖的媒体朋友

请原谅晓雯老师的忘性

金曲奖决审会议在早上9:00开始

我们必须在时间内完成20个奖项的评选

每位评审都为心中所爱充份发言

但过程理性平和 不曾针锋相对

这次有几件作品分别入围了不同的奖项

20个奖项中有的不只一轮投票

很抱歉我实在无法一一记得哪一个奖项到底有几个轮次的投票?

哪一个轮次是哪几件作品在PK?

我的记性不好不是借口

但我绝对不会给你们搪塞的答案

你们的工作也有压力 我真的明白

大家辛苦了

愿我们都能记得金曲奖的美好

这个回应,完全没有解决她作为主席的失职。向媒体道歉,表示她了解媒体的辛苦。但她可能忘记了,媒体除了需要新闻点,也是代替阅听大众提问。主席与文化部之所以需要应答,是因为有责任要给关心、在意、好奇金曲奖评审过程的乐迷、群众一个说明,媒体只是一个传声筒。当主席的文章开头以“各位采访金曲奖的媒体朋友”而非“所有关心金曲奖的朋友”,很明显的,主席认为,之所以被媒体批评,是因为应对媒体的部分出问题。

不,你该道歉的,是所有关心金曲奖的人。所有想要知道评审过程的阅听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