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2025年已经过半,全球电影市场依然不见起色。大陆市场在送走了风光一时无两的《哪吒2》后,迎来一片死寂;北美市场则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传统优势项目的倒下,无论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漫威的《美国队长4》,还是奉俊昊新作《编号17》,通通没能兑现期待。
哀嚎遍野之下,反倒是一部不被看好的黑人题材电影,一鸣惊人。那便是由黑人导演瑞恩·库格勒执导的R级片《罪人》。
这部耗资9000万美元的原创作品,在这个“IP策略”仍然占据主流的年代,显得过于激进。但结果证明,华纳兄弟的豪赌是对的。《罪人》于四月中旬登陆北美院线,首周末即获4800万美元进账,截至目前,该片全球票房已达3.46亿美元,暂列2025年全球票房榜第8位。口碑也有不俗表现,IMDB 7.7、烂番茄指数95%、豆瓣 7.8分……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也参与了展映,并成为一票难求的爆款。
《罪人》凭什么能逆势上扬?本文不仅要回答这个问题,更想要透过这部作品,聊聊背后的创作趋势、文化现象。尤其是将它放在类型谱系乃至觉醒文化的笼罩性影响下,我们或许更能看清《罪人》的特别之处,以及,在这个互不关心的分裂时代,“讲好黑人故事”如何成为可能。
调用类型经验,不落类型窠臼
《罪人》首先是一部复合类型片。这似乎无需赘言。试问当下哪个商业制作,不是混搭多种类型?但细看之下,还是有显著差别。
要为复合类型片锚定一个源头,并不容易,但要问它从何时起大行其道,远的不说,近可追溯至“漫威宇宙”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