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效率,美国时间?当“世界的台积电”遇上美国劳工

“明明是他们要台积电来设厂,但为什么美国人没有争先恐后来这个产业?”

台湾效率,美国时间?当“世界的台积电”遇上美国劳工
2023年1月24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台积电工厂大厅里的工人。摄:Caitlin O'Hara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编者按】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近年加快全球布局,先后在美国凤凰城、日本熊本、德国德勒斯登设厂。这波扩张既回应地缘政治紧张下各国强化晶片自主的压力,也反映贴近客户、争取补助,以及抢占全球半导体人才的战略考量。董事长魏哲家在一封内部信中写道:“台积电不再只是台湾的台积电,而是世界的台积电。”然而,晶圆代工产业诞生于台湾,深植于在地半导体生态系。当台积电走向世界,迁移的从来不只是技术与资本,也包括人与家庭、语言与日常,还有深藏于工作伦理之中的文化性格;而即便在台湾本地,半导体产业也因少子化带来的人力短缺,开始吸纳来自不同背景、甚至不同国家的劳动力。“世界的台积电?”系列将追踪跨国迁徙如何重塑半导体产业版图、全球劳动与个体生活。此篇报导为端传媒“世界的台积电?”系列报导第二篇。今年四月,端传媒记者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访问随台积电赴美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移工。我们发现,台积电试图将台湾半导体产业模式移植到美国,但在沟通、管理与文化上,面临诸多挑战。台积电赴美不只是输出技术,更是一场制度的磨合实验。

“我发现半导体在美国好像不是一个高薪产业,而是一个蓝领工作,就是在工厂‘做工’,和生产汽车差不多,美国人不觉得有多么厉害。”柏荣告诉我。

柏荣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工程师,有15年工作经验,任职于一间顶尖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该公司与台积电有超过30年的合作经验,曾多次获得台积电颁发给供应商的年度奖项。2024年11月,柏荣接受公司外派,携家带眷搬到凤凰城,参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的机台安装、调校和后续维护。

他所在的小组有四位美籍工程师、三位台籍工程师。半年下来,据他观察,厂里美国同事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不如台湾的外派员工,导致台籍工程师得承担大部分工作。“我感觉没有那么多优秀的美国人才在半导体产业。”柏荣觉得奇怪。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