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老无所依?——中国农村的养老困境

当无法忍耐,子女也无力负担时,自杀是唯一出路。今年的春节期间,我父亲小学同学的母亲因为一万多元的手术费喝下了农药。

老无所依?——中国农村的养老困境
2016年3月17日,中国福建省沙县的吉祥寺暨养老院,一名老人在晨祷前点燃蜡烛。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本文与低音联合发布,首发于端传媒。低音是一家非盈利的独立媒体,致力于为那些被忽视的社会人群和议题发声。

2025年农历大年初八,爷爷跟我在院子里算完一年的养老金收支后,又要骑三轮车到镇上的化肥厂上班,他的工作是厂区门口的保安。保安室里有床,一台老电视,一套桌子和椅子。他日常的工作,是操作工厂大门口的升降杆,确保没有可疑的车和人进出。

“今年的养老金是1800块一年,明年就八十岁了,就会变成2800块。现在这1800块里,要交400块的新农合医保,水费一年是150块,燃气是330块。胡锦涛的时候开始有粮补,最开始是50块,现在涨了点。剪头发一个月是10块钱,一年要120块钱。”

这个位于湖北江汉平原的小镇,支柱产业是农业和化工,人口老龄化严重。除了春节以外,大部分常住人口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镇所在的县级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一,显著高于2021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布的全国比例18.9%。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人口结构,小镇算得上平静,79岁的爷爷承担这一工作并没有太吃力,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是看电视,以及在保安室里和其他老头打牌,一天下来的输赢也不过在十块钱以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