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鳗流岛链:台湾如何卷入亚洲鳗苗走私网络?

龟山岛前,大大小小的鳗寮散落在绵延数公里的沙洲,是宜兰冬季沿海荒凉壮丽又魔幻的风景。流动的人与鱼,年复一年在此相遇。

鳗流岛链:台湾如何卷入亚洲鳗苗走私网络?
2025年2月19日,宜兰兰阳溪口,一名捕鳗人坐在岸边休息。摄:陈焯煇/端传媒

2018年6月,日本独立记者铃木智彦风尘朴朴地来到台湾。这位以报导日本黑社会闻名的记者,为了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a)鱼苗的犯罪问题,已经潜伏调查多年。他发现亚洲各国有条隐形走私链,台湾扮演关键角色。

鳗鱼饭是日本美食代表,夏季节庆吃鳗鱼的习俗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带动周边国家捕鳗苗养殖外销。1970年代台湾曾是“鳗鱼王国”。但因过度捕捞,欧洲鳗、日本鳗双双陷入濒危,2014年日本鳗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引发社会反思:“我们正在吃像熊猫一样稀少的生物吗?”

2007年开始,台日双方都互相禁止出口鳗苗,保护国内渔业资源。吊诡的是,日本养殖场还是能取得大量鳗苗。

铃木智彦向日本国内业者多方打听后,得知每年冬季,日本养殖市场上就会流通著标签为“产地:香港”的鳗苗,但香港本身并没有渔民捕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