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大阪・関西万博”,下称“世博”)正式开幕,为期六个月。由筹备阶段开始,日本国内便报导今届世博陆续出现预算超支、工程进度拖延的问题,甚至有“万博中止”的抗议。而饶是一片争议声中,世博最终还是如期启航。
大阪作为观光城市一向热闹,现时街头更挂满世博宣传旗帜和海报,连人行道的水渠盖也换上世博特别版,节庆气息浓厚。笔者乘坐中央线来到梦洲站,在铺天盖地的官方吉祥物“脉脉”欢迎下,首次进入这个因应世博而全面开发的人工岛梦洲。
穿过由日本自然系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世界最大型木造建筑“大屋根环”,多个洋溢异国风情的建筑展馆映入眼帘。今届世博合共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不过有部分展馆如印度和智利等已届开幕之时,依然尚未竣工。
世界博览会作为记录当代社会文明,并借此展望未来的国际性大型展览平台,既具当代性,商业性,也是国际关系的一种当下反映。它最早可追溯至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最新科技如蒸汽机、纺织机械、铁路火车等工业革命成果,以展现大英帝国的工业实力。又如1970年也是在大阪举办的世博会,日本作为主办国,也是锐意向世界证明其战后高速经济成长的成果,而时值冷战时期,科技与太空竞赛激烈,当年的美国馆展出了阿波罗11号采集的月球岩石,更为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