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是凭这一点一滴,一曲一词的文化输出,为世人认知;这又反之塑造了其时的“香港”身份。卢国沾是这阕香港之歌不可或缺的填词者,体现了一种香港价值、风格与表达方式。
继黄沾、顾嘉煇之后,再有一位香港重量级填词人卢国沾(1949-2025)逝世,可说是进一步终结了由七十年代开始的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盛世。又或者,那盛世早于2004年,即卢国沾生前最后一次发表歌词作品的时代,便已然过去。
此刻,再提卢国沾及香港曾拥有的流行音乐光辉岁月,不仅是怀念,也是作为一种回顾——追溯其时香港流行曲得以对全球华语世界发挥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条件,也同时是对该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工业及作品特色之梳理。
彼时七十年代,正值中港台三地社会文化截然不同之际,还未出现后来八十年代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相对开放的往来,而香港凭着自身娱乐文化的无拘及活力,由影视作品到流行歌曲都响遍全球每个华人角落。放诸香港内部,卢国沾当时在填词界的冒起,反映了彼时香港新世代崛起的文化特色。特别是他早年与电视剧相关的歌曲,其流行得从一个社会的发展脉络来检视,那是香港新人口构成带动下,社会对另一种“城市新民谣”的适时需求,也是“电视”作为其时“新媒体”大为普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