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电影《夜校女生》:脱下制服后你是谁?|编导专访

90年代末的台北,她们一个是正牌日校天之骄女,一个读夜校彷似“冒牌货”,交换制服的故事也来自编导的亲身经历⋯⋯

台湾电影《夜校女生》:脱下制服后你是谁?|编导专访
《夜校女生》剧照。图:兴扬电影提供

台北有所“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校址就在中心地带总统府旁,是台湾最受追捧的唯二中学之一所(另一是男校建国高级中学)。

但并非人人都知,两所名校除白天日学,还各有“夜校”制度。北一女“女子进修补习学校”自1963年开设(至2002),初衷“配合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在职/失学青年受教机会”,惟因日夜为同一批老师轮流上课,坊间家长视为即便夜校也“水准整齐”,加之希望自己孩子亲近日校“最会念书”的同学,导致原本的进修学校变调──报考北一女夜校的,其实并非在职或失学青年,却多为国中应届毕业生,分数竞争也相当激烈。

台湾新浪潮经典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讲述的正是建中夜校生的故事,但那是60年代戒严时期的沉重压抑;如今在上映的《夜校女生》则“意指”北一女夜校生(片中使用虚构校名“一女中”),以解严后90年代末为背景,讲述使用同一张书桌的夜校女生与日校女生结为闺密,开始制服交换游戏,夜校女孩每每需面对身为“冒牌货”的自卑——即使在爱情面前。当谎言越滚越大,女孩的自我认同也愈混乱。

《夜校女生》导演庄景燊、编剧徐慧芳、王莉雯。摄:陈焯煇/端传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