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其实你返工有咩做㗎?”——这个问题,你有问过别人或被人问起吗?
这个来自日常的问题,启发我们开启“返工这回事”这个新栏目。在当代社会,工作主宰我们的生活,既定义个人的身份,亦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但在“隔行如隔山”的区隔中,我们并不容易看见彼此——从恒常的工作劳动,到行业内的语言词汇、职场文化、人际关系、性别分工、权力层级以至价值体系。借此栏目,我们希望打破边界,深入聆听多位“打工仔”的行业见闻,不但走进社会各行业的“贴地”日常,亦从职业的视角观照当代社会的切面和现象。
圣诞节是什么打工人的旺季呢?很多人想到购物、消费和旅游相关行业,而在德国,圣诞节前后也是影楼全年最忙时分。本期文章我们带来香港人Boni的影楼故事,现职自由摄影师的她移居德国逾十年,过去曾在德国影楼工作多年,不但拍下很多人的重要时刻,也捕捉到照片背后的意义、性别和种族。她发现,每个来拍照的人,都带著呈现自我的期盼和焦虑,然后她或是顺应,或是调整他们(被)观看的方式。
在人人都用手机拍照的年代,在无反(Mirrorless)相机盛行的年代,为什么还有人来影楼拍照?他们都来拍什么照?
在德国的大学毕业后,我曾在当地做过两间影楼的摄影师。一家在柏林市中心,另一家在近郊的商场,人们来购物,顺便拍照。
原来,这个年代不乏有人光顾影楼——或是有实际用途,或是拍照留念。经历这份工作,我看到人生百态,也看到照片背后的性别与种族,甚至影响了我对生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