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夹公仔店(夹娃娃店)的确在香港掀起一波热潮——除了屋邨商场和小巷街角,一些以往租金高企的商业地段也出现它们的踪影。
1986年落成的尖沙咀栢丽大道从来不是闹哄哄的游客热点,由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设计,它比一街名店的广东道亲切一点,却不如西洋菜街般人头涌涌。一整排细叶榕稍微隔开弥敦道马路上行车的烦嚣,为这条由石砖舖成的宽阔大道平添一重端庄从容,其地理位置始终暗示著一种格调。
这条购物大道近年却渐渐变了样。风水店、平价散货场,和售卖廉价碗盆器皿的瓷器舖先后进驻,疫情褪去后吉舖渐多,个别店户灯光落魄暗下如停电。而在靠近佐敦的末段,18个舖位中,3间夹公仔店横空开立。寻常的平日下午人流稀少,店里机台散发灯光异常明亮。
消委会近日公布指接获愈来愈多与夹公仔机相关的投诉,今年首11个月共有42宗,并称原因之一是在港经营毋需领取牌照,门槛较低,建议政府考虑规管。当名店和大型连锁店纷纷在商业地段撤租,进驻原址的夹公仔店似乎成为了“开得愈多,市道愈差”的一种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