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专访《纽约时报》首位驻华记者包德甫:一位冷战驻华记者的养成记

“在北京工作期间我几乎时刻受到监视。我当时有一个中国助手,我怀疑他是由外交部新闻司指派的,在向公安部报告我的情况。”

专访《纽约时报》首位驻华记者包德甫:一位冷战驻华记者的养成记
包德甫在家中。 圖片來源:何流

【编者按】今年85岁的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是中国建国后《纽约时报》的第一位驻华记者,同时也建立了《纽约时报》北京分社。本文首发于「百京饭店」,端传媒获作者授权转载,转载有编辑和删节。

今年7月,我在俄勒冈州波特兰见到了包德甫(Fox Butterfield)。我上一次来波特兰还是在2022年,当时是在天气晴朗的夏日,胡德山(Mount Hood)令人敬畏的山脉雄踞在地平线上,让人印象深刻。

包老师住在波特兰郊区的一座小山上。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他见证了冷战历史中一些关键时刻。他少年时代曾与祖父一起在白宫拜访杜鲁门总统,本科时师从美国中国研究的开创者费正清教授。越南战争时期,他曾在前线报道,并参与揭露了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五角大楼文件”(Pentagon Papers),并因此获得美国新闻届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包德甫是《纽约时报》在中国建国后第一位驻华记者。尽管他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就在研究中国,但直到70年代末,他才有机会前往中国进行报道。他将在中国的见闻写进了《苦海余生》(China: Alive in the Bitter Sea)一书,这本书在中国、美国和亚洲畅销,为外国驻华记者树立了标杆。职业生涯后期,包德甫将重点转向美国国内的种族和犯罪问题,著有《都是上帝的孩子》(All God's Children)和《在我父亲的房子里》(In My Father's House)等获奖作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